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新生神经元的作用获揭示

时间:2022-12-02 14:53:13 推荐 658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王怡

12月1日,记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该校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李晓光教授团队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脊髓损伤修复后新生神经元的正确连接操纵膀胱功能方面取得新发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生物材料》上。

李晓光介绍,研究团队首次阐明应用生物活性材料诱导内源性新生神经元产生,其可正确整合到受损的排尿反射神经环路中。在缺乏长距离轴突再生的事情下,新生神经元仍可正确桥接操纵排尿的脑高级中枢和脊髓低级中枢,重建排尿反射神经环路,进而有效地恢复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该研究不仅首次揭示了新生神经元在脊髓损伤功能恢复中的重要作用,也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据悉,在脊髓损伤修复领域,科学界长期致力于促进受损的轴突实现长距离轴突再生。该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修复理论:经过诱导内源性神经发生建立新的中继神经环路,桥同意损的头尾两端以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科研团队应用多种病毒神经示踪技术、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和多重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证明,NT3-壳聚糖生物活性材料可经过诱导内源性新生神经元产生,重建脊髓上排尿反射神经环路,使下尿路重获脊髓上操纵;其诱导的新生神经元可整合到排尿反射神经环路中,重连操纵下尿路的脊髓低级中枢和脊髓上脑高级中枢;并且证明了新生神经元在膀胱功能恢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李晓光表示,该研究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策略,并进一步推动医用生物活性材料在临床的应用。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