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演讲”开说,青年科学家揭秘中国天眼
科技日报记者何星辉
中国天眼的最新研究成果登上《自然》杂志封面论文,背后有什么故事?中国天眼如何从浩瀚缥缈的宇宙中捕捉到快速射电暴?日前,“天演讲”开说,青年科学家冯毅带领网友一起探究宇宙奥秘、共赴星辰大海。首届“天演讲”青年科学家演说活动由中国天文学会、贵州省科协指导,贵州省图书馆、贵州中科天文教育与先进技术研究院主办。作为首届贵州科技节的一项专题活动,演说旨在经过聚焦科学前沿,推动科学知识和思想的传播,拉近科学家与公众的距离,进一步普及天文学知识,激发青少年探究宇宙奥秘、追求科学梦想。
本次演说邀请了来自之江实验室的青年研究员冯毅,作为一名90后天体物理学家,2009年,冯毅被保送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期间,还参与中国天眼FAST调试。今年3月,作为国家天文台、之江实验室团队重要成员,冯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是一名妥妥的“学霸”。
冯毅在演说中。受访者供图
演说中,围绕“揭秘中国天眼捕获的神秘宇宙信号”主题,冯毅分享了天文学家什么原因要研究快速射电暴、研究的动机是什么、快速射电暴的搜寻办法及特点,非常是在天眼精确测量星际磁场成果登上《自然》封面之后,怎么进一步发挥中国天眼FAST准确定标的优势,取得系列精细刻画射频宇宙偏振特征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回答来自昆明的邵怡婷同学提咨询时,冯毅表示,面对科研过程中的失败,最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接着努力,坚信自己所做情况的价值。
一位现场观看演说的家长认为,在宇宙面前,人类特别渺小,在人类面前宇宙是一个永恒的谜。小孩很少有如此的机会与科学家近距离接触,这次演说将激发小孩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在小孩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本次演说为全程直播。主办方介绍,将来“天演讲”将邀请更多的专家学者,围绕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为公众解读前沿成果,分享幕后故事,让科学家精神见人见事见物见精神、可敬可亲可感可学习。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