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基建提速 释放进展活力——2022中国经济观察之投资篇

时间:2022-12-14 13:11:48 推荐 542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题:大国基建提速 释放进展活力——2022中国经济观察之投资篇

新华社记者樊曦、王优玲、周圆

做好稳投资工作,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扩大国内需求、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国内外形势,各地各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进展,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经济的关键举措,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挥基建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促进投资平稳增长。

稳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加码发力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

寒冬时节,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包银高铁银巴支线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挖掘机有序作业、工程车来回运输、工人在钢筋水泥间忙碌穿梭……

“这条铁路建成后,阿拉善盟将接入国家高铁网,迎来进展新契机。”中铁十五局项目负责人崔宝红讲。包银高铁银巴支线全长115公里,投资估算约69亿元,建成后将明显改善边远地区对外通行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加快进展。

今年以来,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据统计,前10个月,我国新开工项目打算总投资同比增长23.1%,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辟投资)到位资金增长22%。同期,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的固定资产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4233亿元,要紧集中在能源、交通、水利等行业,是去年同期的2.9倍。

政策性开辟性金融工具成为稳投资的关键一招。央行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两批金融工具合计已投放7400亿元,支持重大项目2700多个,开工率超过90%。

进入四季度,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抢抓拓展经济回稳向上态势的关键窗口期,一批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之一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昌九高铁开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通道成渝中线高铁开工建设;“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工程山东蒙河双堠水库开工建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表示,基建投资增速保持稳定增长,对稳投资稳增长发挥了重要基础作用。在专项债、政策性开辟性金融工具等支持下,基建投资增速将延续回升态势。

促进展,新基建释放新动能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进展的战略性基石。

在宁夏中卫市西部云基地数据中心,建成不久的机房内,一排排服务器高速运转,海量信息数据在这个地方汇聚、分流;机房外,中国联通中卫云数据中心三期项目施工现场,机械声轰鸣、切割声不断……

中卫市云计算和大数据进展局局长薛军勇表示,当地以新基建持续赋能高质量进展。今年前三季度,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带动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约18%。

从数据中心、5G基站到特高压、人工智能,从“东数西算”到北斗导航定位,梳理各地项目清单,新基建频频成为进展关键词。

今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一个个数据中心项目在贵州、甘肃、宁夏等地加快落地,为数字经济进展开拓新空间;9月,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建成后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超过350亿千瓦时;11月,深圳出台24条措施支持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经济社会进展的信息“大动脉”……

今年以来,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更多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创新实践,以新基建打造进展新优势。最新数据显示,我国5G基站数量超过222万个,“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4000个。

国务院进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表示,推进新基建项目投资建设,为稳住经济大盘注入动力,长期来看还可以赋能生产、消费、社会管理等多领域,助推经济高质量进展。

补短板,持续发力惠民生

日前,贵阳电网迎峰度冬重点项目——220千伏赵斯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顺利投运。

“扩建工程投运后,将为贵阳北部地区65万多户居民提供坚强电力保障,让大伙儿温暖度冬。”南方电网贵阳供电局项目治理中心主网项目治理科经理罗轶讲。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正是投资持续发力的方向。

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国家进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荫凯表示,下一步,要加强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建设。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都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和排水设施建设,着力加强社会领域建设。

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建设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开发健身休闲运动场所……在河北,由中铁十六局集团承建的保定市重大民生工程——主城区城中村改造二台村安置区项目正式交付,居民翻开社区日子新篇章。

据统计,今年1至10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21万个、859.25万户,按小区数计开工率为101.7%。到“十四五”末,我国将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预计拉动投资达到万亿元级。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水电气信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都市更新是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咨询题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方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表示,各领域补短板空间大,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潜力。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显效和接续政策措施落地落实,一项项惠及当下、着眼将来的基础设施工程正加速落地,为经济高质量进展释放强大活力。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