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绣!《新生万物》探访苏绣技艺,杨澜单霁翔上演“无实物表演”

时间:2023-01-21 11:47:57 推荐 578

穿过江南水乡的氤氲,聆听吴侬软语的细腻,本周《新生万物》来到了人间天堂苏州。在苏州的木渎古镇,发起人杨澜和单霁翔将接着联手亚洲知名设计组合1983ASIAMUA混沌亚宙主理人苏素、杨松耀,以及新加盟的设计师、民艺创作人、慢物质品牌主理人曾令波,经过深度体验四大名绣之首苏绣,深入了解吴地文化,将苏绣技艺结合当代设计传播到千家万户。

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让苏州自带人文气息,美轮美奂的苏州园林,诗意唯美的水榭歌台,无数文人骚客都对这座千年姑苏城流连忘返。木渎古镇,更是传讲中的吴中第一镇,有着秀绝冠江南之美誉。伴随着船娘的歌声,吃着美味的船点,杨澜和单霁翔苏州之旅也正式拉开帷幕。

一针一线,皆是匠心与情怀

杨澜和单霁翔甫一登场,便被节目组套路了:他们被要求在六幅作品中找出最不可能做成苏绣的作品。有的作品光影绰约,一看算是摄影图;有的作品水墨天成,看着就像艺术家的画作。其质感之细腻逼真,可谓让人难以辨别,杨澜和单霁翔能否分辨得出呢?随后杨澜一行人见到了苏绣非遗传承人张雪,他的诗意绣作品都来自于中国的古诗词。而在苏绣非遗传承人姚兰的带领下,大伙儿向专职勾稿师吴永忠学习了勾稿这一技艺,即在设计好的绣稿上覆一张半透明纸,用铅笔或墨笔描下绣稿的单线轮廓。这项技艺极其考验定力,稍有分神便妨碍画面。面对大伙儿的干扰,杨澜讲了什么话机智地转移了焦点?

论上头程度,劈丝则毫不逊色于勾稿。听闻一根丝线要劈成128分之一,在场嘉宾都直呼如何可能?但最终杨澜成功劈出,她开心的像个小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但如此严苛的标准并不是炫技,而是为了让苏绣的每一个细节都能更加精巧。当丝线越劈越细,人的肉眼甚至都难以观察,大伙儿手里都宛然空无一物,因此《新生万物》便上演了无实物表演的有趣画面。

一步一印,书写中华之魅力

随后一行人见到了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姚建萍,在她的带领下,欣赏到了精微绣作品《秋郊围猎》。精微绣的特点算是尺寸很小,但元素极多。苏绣说究丝光效果,充分思考对光的折射和反射,于是不同纹理的明暗对照也是不一样的。其技艺之精致,心思之繁复,叫人叹为观止。并且,苏绣又是在不断进展的一项技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绣诞生了一种新的刺绣工艺,这算是乱针绣。乱针绣用乱针技法制作针画,适合制作油画、摄影、素描作品,堪称各种针法和不同文化的融合艺术。学过了精微绣,再看大乱炖针法,杨澜忍不住开玩笑道:您应该让我们学那个的!

从丝绸之路时起,苏绣便是对外交流的重要货品。随着时代的进展,苏绣不但作为中国外交史上常见的国礼,更是吸引了很多海外的年轻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一位来自法国的苏绣爱好者,来到苏州后,用法国刺绣和苏绣进行融合,制作了一把扇子,制造了全新的艺术。通过短暂的探讨后,拥有丰富国际交流经验的杨澜用全英文向交流生们介绍了四幅苏绣大师的作品,每一幅作品的背后,基本上苏绣大师经年累月的钻研和积累,更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融合。介绍的最后,杨澜改写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一首诗,解读了苏绣这项包容万物的技艺:一丝一世界,一线一天堂,指尖绣无限,转瞬即永恒。

一代一代,心与新传承

见识了苏绣的巧夺天工,在设计师作品展示环节,苏素和杨松耀用两个字诠释了设计灵感:观·音。他们将《牡丹亭》里懒画眉的唱段变成了一幅画,并且用色彩呈现出来一张声波图。声波晕染出来的纹样设计,结合中国的云肩和挽袖,最终会呈现一个怎么样的产品并结合在日子用品中?而曾令波的设计灵感也不逊色。他提出了用光线做刺绣的设计概念,将欧普艺术以及光和彩线艺术进行融合,结合双面绣的原理,能够做成灯也能够结合在衣物上,听完他的创意,杨澜马上发出预订申请:第一件就做给我吧!究竟这些设计理念有多惊艳,节目中一探索竟吧。

当科技和艺术并且臻于化境,二者便能在巅峰相遇。匠心,脑洞,韧力,苏绣能取得此时的成果,这些精神元素缺一不可。而非遗传承人也从来不止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由梦之蓝手工班独家冠名的大型非遗焕新纪实节目《新生万物》,每周五晚20:20江苏卫视播出,见证非遗焕新,一切伟大皆由双手制造!

来源:中国娱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