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出土中分发型人物,金沙遗址也有类似的!“他”是谁?

时间:2022-06-13 18:52:10 推荐 734

昨日(6月12日),在紧邻考古大棚的位置,三星堆再曝新发现。考古人员初步确认一处80多平米的房屋遗迹,同时接连发现留着中分发型的人像及石虎、象牙等器物。专家推断,附近可能还存在小型祭祀坑。

此外,包括三星堆、金沙遗址在内的古蜀文明遗址中,曾出土多种发型人物雕像,包括辫发、笄发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华教授曾在研究中发现,发型可能与统治阶层的族群密切相关,那么,此次三星堆遗址发掘的中分发型雕像,究竟是什么身份?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石跪坐人像

与三星堆遗址一脉相承的金沙遗址,曾出土了12件石跪坐人,其发型中分,与此次三星堆遗址发现的石跪坐人形态类似。

金沙遗址出土的石跪坐人像,裸体,赤足,双手被绳索反绑,呈跪坐姿态。额头梳着中分,四角高翘,像一本翻开的书籍。脑后的两股辫发并列下垂,尾端被反绑的双手遮住。躯体微微前倾,双眼、嘴巴和顶部的头发都以阴线刻划,部分位置有彩绘。耳垂处钻孔,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耳洞。

金沙遗址曾出土了多件石跪坐人像

这类形象在三星堆遗址、成都方池街遗址曾有过发现,却别见于中国其他地区,应该是古蜀王国特有的一种艺术造像。

一跪算是三千年,石人是何身份?

在金沙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立人,象征着古蜀王国身份特殊、掌管国家权力的上层贵族。它们基本上站立于高高的插座或方座之上,而石人却是双膝下跪、双手被反绑的形象。

一跪一站,两者姿态形成鲜明对照。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意味着石人与青铜立人的身份迥然别同,表现的应该是奴隶、战俘或犯人如此的下层人物。在举行祭祀仪式时,它们和其他祭品一起被集中掩埋,献祭给神灵。

但依照石跪坐人像的“跪姿”,也有学者提出了另外一种看法。仔细观察能够看到,石人尽管双膝跪地,但臀部放在脚后跟上,大腿和身躯并没有直立。

据文献记载,古人两膝着地伸直腰股为跪,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上为坐。而“坐”,是一种古老的礼仪习俗。既然石人像的姿态并非是带有惩罚性质的跪姿,反而是带有礼仪色彩的坐姿,那么他的身份自然也就别是低微的奴隶或者战俘。

金沙遗址出土的石跪坐人像(正面)

文献记载也呼应了如此的猜测。依照《吕氏春秋•顺民篇》的描述,商汤王灭夏之后掌管天下,遇大旱五年颗粒无收。因此汤剪断自己的头发,以木压十指而缚之,将自己的躯体作为祭品,向天帝求福。百姓愉悦,天降大雨。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别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因此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讲,雨乃大至”。

如此看来,石人像与文献中“桑林祈雨”的汤王相似,是主动献身祭祀的上层人士,在古蜀社会可能象征着当时掌管宗教权力的巫师。

别过,这些看法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石跪坐人像的身份仍然有待讨论。

相伴而出的石虎,是难得的石雕精品!

与这批石人相伴而出的还有10只石虎,均为伏卧状,躯体呈灰黑色。整体看上去,威猛而狞厉,自但是拙朴。

这件身长近30cm的石虎是其中的“门面担当”。头顶两侧阴刻的胡须,其后阴刻的两个“目”字形眼和三角形卷云耳,栩栩如生。

金沙遗址出土的石虎

在虎的口内、嘴部、胡须间、额头耳间涂满了朱砂,冷艳的色泽十分传神。并且,前爪前伸,后腿凸起,后爪弯曲卧于地上,细部刻画也十分细腻,是商周阶段别可多得的石刻圆雕艺术精品。

金沙石人和石虎鲜活的造型,别仅见证着古蜀王国的宗教、风俗和手工技艺,也为中国雕塑艺术提供了新的材料。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