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现场 中国地震专家在行动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土耳其地震发生后,享有“中国地震工程研究先驱和人才摇篮”之称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马上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第一时刻组织所内20余位专家开展地震灾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并派出两名地震专家参加中国救援队,于2月8日飞抵土耳其开展国际救援。
综合研判救出受困孕妇
中国救援队到达土耳其地震现场后,马上派出搜救人员赶赴重灾区开展搜救工作。
2月9日,科技日报记者连线正在土耳其地震重灾区开展救援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涛研究员。
王涛在救援间隙向记者描述他看到的地震现场:“我随队进入重灾区的一个小区,从现场倒塌破坏的建筑来看,楼房的配筋基本都有,但不是很充足,混凝土强度偏低,抗震能力应该不够。大部分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基本不能住人。有似乎十五六栋建筑呈现垮塌式倒塌,据当地居民反映里面还埋着很多人,目前还没被救出。”
作为救援队里研究结构工程的地震工程专家,王涛要负责观察研判废墟结构安全,依照现场事情以及专业知识快速给出科学安全的应急救援建议。
王涛所在救援队连夜持续救援近10个小时,成功从废墟中救出一名孕妇。“当时,孕妇位于卧室里床的一侧,正好有个生存空间,没被重物压住,但她被困出不来了。”王涛讲。
怎么样科学营救?搜救队现场展开综合研讨,是否要打通通道到里面去救援?通道能不能打?选择在什么位置打?研讨的原则不仅要对受困人员安全负责,也要对救援队员安全负责,最后通过综合研判,中国救援人员与土耳其方面通力合作,选择了打通通道,成功救出这名孕妇,获当地好评。
罕见双震造成严重破坏
现场救援惊心动魄,后方技术分析紧锣密鼓。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李山有马上召集20余位地震工程专家组成工作专班,围绕地震基本事情、地震动特征、建筑物和生命线震害事情、人员伤亡分布等方面展开深度技术分析。
并且,该所风险评估团队和强震动观测中心迅速开展地震灾害评估工作,产出震区人口分布、仪器地震烈度分布等图件,为地震应急决策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土耳其南部的卡赫拉曼马拉什省在当地时刻2月6日接连发生2次7.8级地震,构成典型且罕见的双震地震序列,地震释放能量堪比我国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李山有解读道,“地震极大加剧了建筑物破坏程度,给应急救援工作增加了很大困难。”
专家组经过观测数据分析发现,此次地震引起的地表振动异常强烈,此外还识别到强烈的速度脉冲效应,这些都加剧了建筑物破坏程度。
“从目前掌握数据和资料分析,地震发生在夜间,人员逃生避险行动不及时,震级较高且又是双震型地震,地震后暴雪形成的恶劣天气给救援造成困难,这些基本上造成此次地震灾害较重的要紧缘故。”李山有分析讲。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