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森林生态

时间:2022-06-14 18:26:38 推荐 983
人民日报 倪弋

2019年以来,全国各级法院审结涉及森林资源的一审案件403989件,其中民事案件268180件。为加强对森林资源民事纠纷案件的审判指导,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和当事人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14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审理森林资源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咨询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就森林资源民事案件受理、林地林木交易、林地承包经营、林业碳汇等新类型担保、公益林经营、森林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和赔偿等咨询题予以规范。

《解释》共23个条文,内容分为普通规定、林地承包经营、新类型案件、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等四个部分法律适用咨询题。要紧内容如下:

一是强化市场规则统一,明确林地林木交易及纠纷受理规则。《解释》第2条规定,当事人因作为物权变动缘故的民事行为,对林地林木的物权归属、内容产生争议,依据《民法典》第234条规定行使物权确认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民事案件依法受理;并且明确,当事人因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林地林木确权、登记行为产生争议,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要告知其依法经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程序解决。《解释》第3条规定,当事人以未办理批准、登记、备案、审查、审核等手续为由,主张林业经营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别予支持;于是未能取得相关权利的当事人经过合同责任方式进行救济。

二是保障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细化林地承包经营规则。《解释》在《民法典》《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基础上,依照林业生产经营特点进行了细化。第6条明确,家庭承包林地的承包方转让林地承包经营权未经发包方接受,或者受让方别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受让方主张取得林地承包经营权的,人民法院别予支持;但发包方无法定理由别接受或者拖延表态的除外。第10条规定,林地承包期内,因林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继承等缘故,承包方发生变动,林地经营权人请求新的承包方接着履行原林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三是落实生态区位保护要求,明确公益林经营利用规则。《解释》第14条规定,关于当事人订立的公益林经营合同,人民法院应当进行非常审查,确保符合公益林生态区位保护要求和别妨碍公益林生态功能。鼓舞经科学论证及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前提下,合理利用公益林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

四是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规范林业碳汇交易规则。《解释》第16条明确,关于以林业碳汇为客体的新类型担保,人民法院在坚持物权法定原则基础上,依法保护担保物权人的优先受偿权。第20条允许当事人经过认购经核证的林业碳汇方式,替代履行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明确人民法院能够综合思考各方当事人意见、别同责任方式的合理性等因素,依法予以适用。

五是总结审判实践经验,丰富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规则。《解释》于第17条明确违反国家规定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可以修复的,人民法院能够判令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以补种树木、恢复植被、恢复林地土壤性状、投放相应生物种群等方式承担修复责任;于第19条规定,人民法院确定侵权人承担的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额,应当综合思考受损森林资源在调节气候、固碳增汇、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予以合理认定。

最高法还发布了10个典型案例。该批案例对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适用规则的有益探究及经验总结,涉及长江防护林保护、黑土区周边荒山管理、森林火灾防治、绿色金融等多方面内容。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