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正步:回报大山哺育的“大夫书记”

时间:2023-02-27 15:36:28 推荐 594

科技日报记者雍黎

“爸爸,这次你什么时候回来?”今年元宵节翌日,是廖正步的儿子开学的生活。一大早,廖正步将儿子送到校门口告辞时,正在读小学的儿子咨询出了自己最关怀的咨询题。

“等把第一批小牛崽接到村里就回来。”廖正步摸着儿子的头,许下答应后就匆匆赶往重庆市巫溪县田坝镇双箭村。

今年47岁的廖正步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而他另一个身份是双箭村驻村第一书记。

“这份荣誉既是对我们工作的鼓舞更是一种鞭策,接下来,我们将以医者的仁义之心,让村民在家门口看好病……”2月16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群体获得了“第二届重庆乡村振兴年度人物非常奖”,廖正步作为代表,在颁奖典礼上如是讲。

为家乡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

“当年,我考上重庆医科大学,去学校报到要先坐车到奉节县,然后还要坐轮船。”廖正步回忆道,年少时他刻苦读书想走出大山,只是这么多年内心一直记挂着自己的家乡——巫溪县。

2021年,廖正步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挂职担任副院长,听闻组织要选派人到巫溪县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他第一个报了名。

彼时,廖正步的儿子即将上小学,同为大夫的妻子工作也特别忙。有朋友劝廖正步,拿出两年的时刻去当驻村书记,妨碍他的工作不值得。只是,廖正步没有迟疑,他的决定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2021年5月18日廖正步回到了巫溪县,担任田坝镇双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双箭村山高坡陡,乡亲们出行困难、看病不便,且缺乏健康知识。因此,廖正步决定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其他几位第一书记组建“流动医院”义诊团,每月利用周末时刻开展义诊活动。

在驻村工作中,廖正步发现许多村民因长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而脊柱变形,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或腰椎病,痛苦不堪,十分妨碍日常日子。但巫溪县医疗机构尚未开展相关手术,不少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

廖正步曾对脊髓神经保护进行过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并且积累了特别丰富的脊柱手术经验。为了缓解村民的病痛,廖正步作为主刀大夫,在巫溪县人民医院实施了首台寰枢椎骨折内固定、腰椎半椎板肿瘤切除等复杂手术。

除此之外,廖正步还给家乡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为巫溪县人民医院打造了脊髓脊柱专业诊疗队伍。该院神经外科大夫马君在廖正步的培养下考上了重庆医科大学的研究生,专攻脊髓脊柱专业。与此并且,廖正步还坐诊田坝镇卫生院,在出诊的并且,给该卫生院大夫示范查体并进行病例分析,提升了乡镇卫生院大夫的业务水平。

给大山乡亲筑起产业振兴路

位于海拔900米半山腰上的村委会,是廖正步驻村工作和居住的地点。

“上任当天,村民们放鞭炮欢迎我们,帮我们收拾房间,做了热腾腾的土豆饭。他们的热情、淳朴、善良一下就击中了我的心。”廖正步感慨道,“驻村时刻惟独2年,我能为村民们做些什么?”

为了尽快了解当地事情,廖正步每天入户走访,用熟悉的乡音和乡亲们拉家常。经过走访,他得知通过脱贫攻坚,双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的生活越发红火,村里上下都感谢党的好政策。只是,关于乡村振兴,乡亲们还缺乏深刻认识和长远规划,解不开思想、迈不开步子。

面对乡亲们的期待,廖正步首先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新建分拣场、扩建文化广场,解决了困扰双箭村多年的基础设施落后咨询题。

要致富,村里必须要进展自己的产业,怎么找到合适的产业?

廖正步带领驻村工作队先后到巫溪县红池坝镇学习服装加工生产经验,还到该县上磺镇、峰灵镇学习巫溪冬桃种植技术。

此前,双箭村村民的经济来源要紧是红薯、土豆种植,每年每亩地收益惟独1000多元。关于进展新产业,乡亲们普遍没有信心,担心会“亏本”,廖正步经过一场又一场院坝会,给乡亲们说解乡村振兴的利好政策。

“我算过一笔账,村里有7000亩林地、3000亩农地,搞传统种植业经济效益并不高。但假如依照双箭村地形特点,在低山种草、在高山养牛,收益会远高于现在。”廖正步表示,经过对接县里的产业项目,双箭村差不多建好了养牛场,这几天村里正忙着对接引入西门塔尔肉牛,预计可饲养60头,一年增加七八十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廖书记是从巫溪县走出去的,现在又从大城市回来带领我们一起干,我们更要努力。”双箭村党支部书记吴章云讲。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