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地产梦碎:首付2成也卖不动

时间:2023-03-03 12:50:35 推荐 301

千年古基本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可以再续千年古都的辉煌,不少时候千年古都带来震撼感是十分高的,据悉千年古都地产梦碎,这是如何回事呢?什么原因首付2成也卖不动?和腾阅网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千年古都地产梦碎:首付2成也卖不动

洛阳,作为千年古都,河南省第二强市,中原都市群的一颗明珠,从2021年下半年起,却因房价下跌变得黯淡。

在此之前,洛阳记忆了近5年的狂飙,房价从5000多元的均价猛涨至近万元,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古城的另一面拥有了现代化的美感,都市里诞生了无数的拆迁户,外来的投资者们涌入洛阳,试图分享这座都市的辉煌。

但在持续的下跌中,洛阳的本色显露出来——一座没有产业、没有外来人口,却离郑州近在咫尺的三线都市,房价如同一个漂亮的泡沫,当它破灭时,人们的眼中也失去了光彩。

此时,洛阳的屋子卖不动了,投资客离开,连刚需的年轻人都瞻前顾后。今年二月,洛阳正式宣布把首套房首付降至两成,刺激购房需求。但过度依赖房地产的后遗症,远不止这些,能够讲,洛阳的身上,有着几百座三四线都市共同的影子。

陷入纠结的买房人

宁德时代要落户洛阳了。

2023年的初春,这条消息几乎传遍了洛阳人的朋友圈。最强大的传播媒介,不仅仅有新闻媒体,还有房产中介。一位久居北京多年的洛阳中年人,也在1月的某个周末,收到了老家中介这条来自800公里之外的“喜讯”。

房产中介话里话外,算是两个意思:宁德时代落户了,房价一定会涨的;以及,洛阳房价还跌着,屋子确实该买了。

河南省洛阳市,一个坐落在中原大地的千年古城。《洛神赋》里的洛河和隋唐遗址里的800岁古槐,静静凝视着那个都市。它们迎送过茶马古道阶段的洛商,此时看着洛阳在游客们的笑声里再次热闹起来。今年春节,有600万游客聚集在洛阳古老的石板街道,比洛阳市区的本地人多3倍。行走在洛阳的街道,随处可见额间点牡丹花钿的汉服女孩,和写着“若咨询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等诗句的题刻合影。

但当游客散去,旅游淡季的洛阳城,便很快恢复成一个一般的地级市样子。

显然,游客们的热闹,很难带来楼市的繁荣。和全国各地的三线都市一样,洛阳的房价,也在2022年“沦陷”了。一个坐落于洛阳新区里视野最好、最开阔位置的新楼盘,房价曾在开盘时飙升至每平方12800元,此时降到9000元左右,每天都在几年来的最低线试探。一位一直在那个新楼盘安装中央空调的工人曾经观察过,过去一年,售楼部经常一天也等不来一个看房者。

中介这样催着买房,不是没有理由的。在房价飞涨的时候,说究“追涨不追跌”的国人,只会麻烦于没钱入手一套房,有钱则毫不犹豫;但在房价下跌的如今,买房和卖房,都成了一件更让人纠结焦虑的事,所有人都陷入了观望。孙鹏所在的房产中介,是洛阳市里有名的连锁机构,这两年,2000多个职员,离职了接近三分之二。

洛阳青年褚莫先,算是纠结的买房人之一。他是洛阳市涧西区人,今年29岁,恋爱谈了3年,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买婚房提上日程。去年4月,他和女友看上了一个新楼盘,刚修好的地铁线通过这个地方,一些特殊楼层的售价差不多降到了每平9000多元。除此之外,为了促进成交量,房地产商还打出了更诱人的招牌——首付最低只要10万。

关于褚莫先来讲,10万首付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数字。他还没有凑够首付,但10万也就差一点,“硬着头皮”能买下来。但真到了要买的时候,他又犹豫了:如今入手,是不是接盘侠?之后的房价,是不是会跌得更多?

在差点买下屋子的关键时间,褚莫先的女朋友拉住了他,觉得那儿地段太偏,房价依然贵了。讲起来,褚莫先觉得自己挺幸运,因为现在那个楼盘,差不多降价到了7000多元,“还能够随便挑楼层”。

26岁的洛阳女孩米诗,也准备和男友结婚了。关于买房这件事,她的纠结点在于利率。

几年前,洛阳的房贷利率能高到6.37%。从2022年开始,便尾随着房价不断下降,4.5%、4.2%,开年之后,稳定在4.0%。从去年底开始,对于利率反弹的传闻,就在洛阳的房产中介们口中疯传。

听到那个消息,米诗慌了。她跟异地的男朋友打电话,要求他抓紧买房,由于男友的犹豫,两人在过年期间爆发了无数次争吵。米诗讲,那段时刻,为了可以抓住屋子的利率窗口期,她甚至决定,不要彩礼,也不办婚礼仪式了,“基本上虚的”,不如直截了当把这些钱都拿来付首付。

不过,开春之后,利率并没涨。米诗的看房节奏也放慢了些,但另一方面,“利率反弹”就像悬在米诗头上的一把剑,让她时间担忧。

中介们大概也抓住了这种心理。这两天,洛阳的房地产圈里,正在流传一个郑州某家银行将提高利率到4.3%的新闻。一位中介把这条新闻截图发到朋友圈,附文是,“珍惜洛阳利率4.0时代”。

纠结的也不止买房人。一位想卖房的业主,有一套90多平方的老屋子,一开始标价在90万,但无人咨询津,打听之后才明白,类似房源的成交价仅仅70万左右,基本上一降再降才能脱手。整整20万的悬殊,成为了这位业主内心过不去的坎儿,但此刻不卖,将来降得更多,又该如何办?

将目光放远一点,在郑州,在河南各地,在这片广袤的国土上,除了少数一二线都市,房地产普遍陷入了一种胶着——各地降低首付、降低利率,给出各种优惠和补贴,但买房人们迟迟不愿出手,等着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政策,一旦成交量上来,或听多了房价即将上涨的声音,又会立马陷入错过上车机会的焦虑。

2月2日,“洛阳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重磅消息”,《洛阳市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进展若干措施》正式下发,提出20条举措,其中一条是个人首套房首付比例按照20%执行,并推动银行进一步降低房贷利率,正式加入两成首付的行列。

买房的人不急,但这座都市,是确实急了。

投资买房的外地人

计划买房的洛阳男孩褚莫先,有着典型的洛阳年轻人画像——大学毕业后,曾在外打拼几年,后来回到洛阳立业、结婚,需要买一套婚房。在洛阳,婚房依旧是结婚的“刚需”。一位70多岁的阿姨,差不多给自己19岁的孙子买好了房,“因为没房,姑娘的面都见不着”。

买房之前,褚莫先也曾试探地咨询过父母,有没有给自己准备一点积蓄,能支持他多付一些首付,父母面露难色。褚莫先理解父母的难处——父母基本上工人,一家人一直日子在工厂大院里,在一套工厂分的老屋子里,住了不少年。前两年,45岁的母亲早早退休,父亲尽管还在岗,但厂子里差不多没有订单,两人的退休金和薪资都在2000元左右,家里积蓄并不多。

某个夜晚,母亲走进褚莫先的房间,讲出了和父亲商量之后的决定——儿子结婚后,老屋子暂时作为小两口日子的婚房,而他俩则搬出去,租屋子住。老两口觉得,洛阳的房租并不高,收入可以覆盖房租和日子费用,租屋子住,再接着攒钱买房,这比起困窘地借钱,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听完母亲的话,褚莫先先是用沉默来躲避,而后选择了同意。

如此的家庭,在整个洛阳涧西算得上常见。在成为著名的旅游都市之前,洛阳曾是一个盘踞在中原大地上的重工业基地。上世纪5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聚集在这个地方,洛阳涧西区能够讲是从零建造起来的,走在这个地方,能听到来自全国的口音。

但这段光辉的历史,伴随着产业升级,在那个世纪初宣告终结。褚莫先经历里,上小学时,家门口总会停满一排排的大货车,上初中后,再没看到过如此的场景。新世纪的聚光灯,打在了房地产身上。

最古老的洛阳城,建立在洛河东侧,21世纪初,洛阳向南跨过洛河,打造了洛龙新区,市政府搬了过去。十年之后,洛阳又再次向东,跨过伊河,建立起了伊滨新区,也是房产中介们的宣传里宁德时代即将落户的地点。只是,洛阳打造新区的脚步没有停下,不大会儿,又在偏西南的涧西区划出了一块高新区。2020年,洛阳试运行了地铁1号线,当时,不少人都为之骄傲,“洛阳是三线都市里,第一个有地铁的都市”。

建新区、修地铁所带飞的楼市,曾经正是洛阳的希望。各个新区都在建楼,人们则争相押宝,新的CBD究竟会浮现在哪里?

关于那个咨询题,不同的洛阳人有不一样的答案。有人认为就在东边的伊滨新区,但也有人认为,新CBD会浮现在洛阳北边,一个同样浮现无数新楼盘的区域,“起码能有10万人入住”。固然,可能性也存在于房价飙升到每平12800元的洛河边上。甚至曾有洛阳本地媒体形容:“洛阳的四面八方,都有无限进展的可能。”

形势好的时候,这些有机会成为CBD的地点,都曾迎来投资者的青睐,也都见证过洛阳房市的狂热。

中介孙鹏讲,市场最好的时候,政府不得不限价,把伊滨新区的房价限制在10000元以内。由于伊滨距离老城区很远,车程超过40分钟,去那儿买房的人,基本上家里有闲钱的投资者,如此的群体,下手也果断,二话不讲就拿下一套,根本不需要他开口介绍一句话。

那时的洛阳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买房。

郑州人罗津,在洛阳买下屋子的时候,正是洛阳房价开始上涨的2017年。2008年,刚毕业的罗津到洛阳工作,期间一直没有买房的念头。但在洛阳高速进展的那几年,他没忍住买下一套三居室。他觉得,这次买房是一种“半投资”,假如以后要离开洛阳,房价还能再涨涨。

和罗津一样,前两年,来洛阳买房的郑州人很多。他们之中,有的是纯粹的投资者,有的是冲着相对较低的房价。中介孙鹏讲,他有个客户,算是买不起郑州的房,才把眼光瞄准了洛阳,两地的通勤时刻惟独20多分钟。

而许昌人杨六安几年前买下在伊滨新区的屋子时,只花了3天时刻。

2018年,专科毕业的杨六安,刚刚到上海做房产中介。正是房市一片大好的时候,杨六安带着客户看房,屋子再贵,也有人买,于是成为他眼里最有价值的资产。有一回,他去看了一套小别墅,走台阶的时候,他感受,这楼梯如何能这么长,从地下室往上看,可以看到阳台的玻璃装饰,在太阳照射下闪着光,好看得不得了。

“我也得抓紧买房。”杨六安第一次有了这种意识,他给在洛阳开小餐馆的父母打去电话,催他们连忙也在洛阳买套房。在杨六安眼里,父母是外出谋生的农村人,“眼界有限”,从来没有在异乡买房的念头。在儿子的督促下,父母连忙出了门,热闹市区里的房价爬到高点,买不起,只够买伊滨的房——这个地方的房价是旁边洛龙新区的二分之一。

这个时候,想在这个地方买房,不是一件容易事。有摇到号的客户放弃了,杨六安的父母才“捡漏”拿到了付款的资格,根本容不得考虑,不超过3天时刻,杨六安甚至没从上海赶回去,屋子就买了。

好在杨六安买得早,价格惟独5000多元,但后来有很多人在8000多元的高点买下,现在这个地方的二手房均价差不多跌到6000多元。

当投资热退潮,此时,真正情愿同时需要在洛阳买房的,大多仍是像褚莫先如此的年轻人。

躺平又焦虑的年轻人

家里同样没有屋子的米诗,用“躺平又焦虑”,来形容自己的状态。

26岁的米诗,代表着留洛的一类典型年轻人——她的老家不在市区,而是一个洛阳下辖的周边区县,父母基本上一般农民。大学毕业后,米诗留在市区当了教培老师。她始终觉得,假如不买房,也能在洛阳过上特别舒适的日子。

和所有老去的重工业都市一样,洛阳也有不少早早退休的中年人。在都市的休闲中心——周王城广场上,从早上到夜色落幕,都能看到休闲娱乐的中老年人。其中的不少人,基本上退休之后没有事做,才来到广场上唱歌、聊天、听豫剧,一待算是一天。一位17岁进工厂、此时差不多70多岁的阿姨,组建起了一支女子歌唱队,她们每个人都有歌词本,最爱唱的歌里有一句,“我们献身这壮丽的事业,无限幸福”。另一个围观的、操一口北京话的大爷,在聊天时骄傲地讲起,他当年负责采购全厂的热水瓶。

洛阳的物价也很低。这个地方的人爱喝汤,一碗牛肉汤,喝个大饱才6块钱,带鸡肉的鸡汤米线才7元。一位曾在北京工作过的中年人,回到洛阳之后,最深刻的感觉算是不愁看电影了,“早几年《复仇者联盟4》首映,北京一张票据讲炒到了1000元,郑州炒到300元,洛阳依然19块9”。

就连房租也很便宜。假如租个老旧小区或者回迁房,邻近地铁的二室一厅,还不到1000块。这成为不少外地人的选择。

适应了这种安逸、随性日子的洛阳年轻人们,不情愿用屋子,过早地把自己套牢。在洛阳做了8年中介的孙鹏讲,洛阳放开二成首付后,成交量并没有产生太大增长,一个缘故也正在于此——首付付得少,就意味着要还更多房贷。洛阳年轻人会觉得,假如不是非得买房,就不想每个月背上那么高的贷款过生活。

米诗也讲,假如不是因为要结婚,买房根本可不能过早地写进她的“todolist”。有的时候,这种退休日子的慢节奏会让人联想到鹤岗,所谓“躺平的日子”。米诗有不少朋友,的确过上了如此的“养老”生活。

然而,洛阳终归不是鹤岗。

其实,相较于一些因为房价狂跌而火起来的地点,比如乳山的银滩和东北的鹤岗,洛阳并非是一个枯竭的都市。在2021年,洛阳市的常住人口达到了706.9万人,这相当于8个鹤岗。洛阳2021年的GDP要高于中西部大部分省会都市,如太原、贵阳、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在全国排名45位。而在2021年成为河南省副中心之后,洛阳的进展速度并没有放缓,在2022年又被确立为中原都市群副中心都市。

这也是米诗感受到“躺平又焦虑”的根源。

在她看来,一线的大都市,房价高、工资也高;一些四五线的小县城,工资虽低,但房价也低。作为三线都市的洛阳,物价和房租虽低,但房价高,工资更低。这种不上不下的尴尬,最让人难受。

米诗身边的大多数朋友,每个月到手薪资只是3000块。她在教培行业,工资反而高些,也只是四五千,却差不多是不少朋友羡慕的对象。

但米诗依然不太惬意。她所在的教培机构,是依照都市规模来发放工资和五险一金的,洛阳属于三线都市,而郑州属于二线。二者的对照是明显的——她在洛阳只能拿到8%的公积金,最低工资惟独4000元左右,但去郑州,公积金是10%,最低工资能够接近6000元。尽管在刨除房租之后,两个都市的收入已经,但一年下来,公积金就能相差6000块,“假如想在洛阳买房的话,这笔钱就很重要”。

而这或许也是国内不少三线都市的共性——它并且糅杂着二线都市和四线都市的特点,一半安逸,一半卷。

当一部分人骄傲于洛阳成为三线都市中第一个有地铁的都市时,也有一部分人至今不理解地铁的修建。周王城广场上,一位中年人咨询,“坐通洛阳全程的公交只需要1块钱,什么原因还要花2块钱去坐地铁?”

米诗讲,回到洛阳两年之后,她差不多沉溺于洛阳的慢节奏。关于必须买房的她而言,这实在是一个惊险的信号,假如想要尽快攒到首付,她首先就要离开洛阳,去赚钱更多的地点。

这也是离郑州太近的尴尬——洛阳能留得住年轻人,然而留不住想要奋斗的年轻人。

失落的新区

一位土生土长的洛阳本地人,如此解释这两年房价狂跌的缘故——“屋子太多了”。

此时,潜在的CBD争夺者们,已纷纷成为空城。夜晚,高耸入云的楼盘里,有的烂尾,有的只亮起一两盏孤灯。伴随着房价的下跌,曾经看到洛阳进展潜力的投资者,很多选择把屋子转手或闲置。

就像鸡生蛋依然蛋生鸡的关系,很难讲清晰是因为外地人不来买房了,本地年轻人又买不起房,所以洛阳的屋子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低,依然因为下跌的房价并且消灭了投资和刚需。

从老城区出发,跨过洛河,再跨过伊河,我来到了最受争议的伊滨新区。方圆几公里,全是几十层的建筑,抬眼时,这些在建的、建完的高楼,密密麻麻排布在一起,有着不输一二线都市的现代感。但一旦将目光下移到街区,则能直截了当感知它的萧条,这个地方没有车,也没有人。

在这个地方,我见到了只花了3天时刻就买下屋子的许昌人杨六安。此时,他就在家门口摆摊买炸串。和杨六安一样,身边的商贩既是业主,也是商户,组成了那个小小的商圈,但再往外走出去一点儿,就没什么人了。

但父母所有的积蓄,以及杨六安的日子,都差不多和伊滨牢牢绑定。

前两年,杨六安结了婚,新婚的妻子在洛龙新区上班,每天需要骑几十分钟电动车才能赶到单位。房贷还没有还完,他们差不多没有能力再在洛阳买一套房。此时,杨六安不但每天出摊,也把自己的消费压到最低。上个月,夫妻二人去北京玩了一圈,要上班的妻子赶着坐高铁回来,他舍不得,独自坐了10个小时火车,票价只要105元。

伊滨依然太冷清了。杨六安也想过找别的工作,但那个还没进展起来的CBD,除了楼什么都没有。去年年底,杨六安打听到,同楼的住户,在做电商卖货,杨六安动了心,专门去他家里看了一次,甚至买好了电脑。但对方要抽成,回款时刻还得14天,相当于一次性压上十几万的货,关于背着房贷的人来讲,这是一次太冒险的挑战,杨六安只好放弃。有的时候,他也会后悔,但“在这买了屋子,不住还能去哪?”

褚莫先的家人也很后悔。2010年左右,褚莫先还在读高中,洛阳正在加紧建设前一个新区——洛龙新区。那时的洛龙,依然一片庄稼地,没有人看好它的进展。此时,洛龙差不多变得高楼林立,成为洛阳房价最贵的地点,有一个名为泉舜的商圈,年轻人最爱聚集在这个地方。

我咨询褚莫先,这个时候,家里有没有想在那边买套房?褚莫先讲,或许也是受限于眼界,以及工厂大院分房、分工作的日子适应,父母都没有想到过,河对岸的房价会涨得这样快。褚莫先上的高中是厂矿子弟的学校,一个班里,惟独一个学生的家人,在那边买了房。

没有人明白,时代的风吹过,新区也会有这样不同的命运。

靠烟花来提振士气

不知是否是巧合,我在洛阳出行的短短5天时刻里,遇到了不下8位拆迁户,其中一半基本上网约车司机。其中一位司机告诉我,他所属的网约车团队里,20个人,有17个人基本上拆迁户。有一回,团队组织线下培训,大伙儿做完自我介绍,都吓了一跳。

光是2022年,洛阳就又新开工了9个回迁房项目,并预计在2024年交付11.6万套回迁房。而当市面上出售或出租的回迁房太多,二手房的价格被压得很低,导致洛阳屋子难卖,房租很低。

这样大片的拆迁面积,打破了洛阳人对拆迁户的想象,他们甚至产生了一个共识——“在洛阳,拆不出暴发户”。不少时候,拆迁户的日子甚至还有些拮据。一位来自伊滨新区的网约车司机老刘讲,两年前,他所在的村子也开始拆迁了,直到现在,还租住在两室一厅的出租房里,因为答应的回迁房还没有建好。每个月,他能拿到每人250元的过渡费,一家4人,1000块,刚好是一个月的房租。

老刘家里4口人,按照人头算,可以分到200平米的屋子,相当于2套回迁房。固然,也能够选择要钱,但给出的拆迁款惟独700块每平米,最终到手只是12万,距离洛阳最低6000元的房价,实在差得太远。

讲到这个地方,老刘反咨询,是你,选择要钱依然要房?他选择要屋子,以后,两个小孩一人一套。而和他做出一样选择的拆迁户,人数可观。老刘讲,只要回迁房到手,就没有再买房的必要了。他呵呵一笑,提早规划起了自己的晚年日子。

不过,关于一个都市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一位家里拆出6套房的洛阳本地人,85后,也曾经在北京做了几年销售,但回到洛阳之后,他选择当了一名网约车司机。缘故是,不愁吃喝之后,跑车最自由,每个月,能收两千块房租,够用就好。

一位从北京回到洛阳的年轻人,把这命名为“洛化”,得到了不少洛阳年轻人的响应。它指的算是,沉溺于安逸的日子,消解了人们买房、奋斗的欲望,或者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假如想要避免“洛化”,最好的方式,算是离开洛阳。

去年,郑州人罗津决定把洛阳这套屋子卖掉了。他在一家国企工作,在洛阳的几年时刻里,公司效益不行,自己的事业也没有什么起色。在35岁危机来临的时候,一个还想奋斗的中年人,不情愿在洛阳“躺平”,他决定回郑州看看新的机会,也能多陪陪在郑州的家人。

卖屋子之前,罗津的妻子很纠结。她觉得,这套屋子在地段很好的老城区,不如留着,还能够等着升值。但罗津讲,升值建立在洛阳将来进展好的基础上,他推断,洛阳要有明显的起色,起码需要十年。“相当于花十年的时刻,等待一个不明白什么时候可以实现的希望。”

记忆了疫情之后,罗津更想落袋为安,不想等待了。同样不想等待的还有洛阳女孩米诗。新的一年,她也计划离开安逸的洛阳,前往郑州工作,为的不过更高的公积金。

也有一些洛阳的年轻人,在被一种更大的虹吸效应所吸引。郑州并不是他们最青睐的目的地,不少人选择去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大都市。米诗讲,这并不难理解,在他们看来,洛阳和郑州都不是上选,怎么说同属河南省,高考是个难题。米诗的男朋友是东北人,她思考的是,以后让小孩在洛阳念书,再去东北参加高考。

在米诗等年轻人们的规划里,洛阳依旧是这个“要在退休之后回去养老”的安逸都市。

2022年的那个春节,洛阳城放了一场热闹的烟花,绚烂夺目,人头攒动。有人觉得,这给洛阳提升了士气。

在等待洛阳崛起这件事上,惟独伊滨新区的许昌人杨六安和本地的拆迁户们最为乐观,他们亲眼目睹过伊滨从漫天灰尘的庄稼地,变成了一个崭新的城市样貌。尽管这个地方依旧冷清,但他们觉得,这差不多是很大的进步。那位住在出租屋里、等待回迁房建好的伊滨人对我讲:“今天的洛龙,算是明天的伊滨。”

但相较于烟花,更提升士气的,依然洛阳新机遇的浮现。就比如中介们大肆宣传的、宁德时代即将落户洛阳伊滨的消息。

杨六安也听讲了这件事。他有些期待,假如能去宁德时代工作,那就太好了。到时候,他就不再卖炸串,哪怕工资低些,好歹有五险一金。

米诗则更看好旅游业,今年过年,她发现自己最爱吃的一家大棒骨,变成了一家古装服饰店,招牌都没来得及换。她的嫂子,也在洛邑古城门口创业,卖起了寿司,销量很好。米诗甚至开始有些后悔,大学时没有学历史,如此就能留在洛阳工作,为游客们说说洛阳的辉煌历史。

固然,一众对洛阳接着进展的渴望目光里,最殷切的,一定来自于这座,在千年的历史里,记忆过无数次辉煌、落寞和重生的洛阳古城。

来源:腾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