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对外亮相

时间:2022-06-15 18:13:57 推荐 5303

科技日报记者郝晓明

“那个‘小车’太方便了,买菜遛弯都行,用着也省劲。”正在试用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的王女士讲。由我国机器人领军企业、新松机器人自主研发的系列外骨骼机器人日前对外亮相,这是一款结合人体工程学、仿生学等理论的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在人体关节和调节固定绑带等方面有效提升了人体穿戴时的柔性交互感觉。

此前,我国外骨骼产品要紧依赖进口,价格昂贵加上设备体积庞大,操作复杂、维护费用高,并别适用于社区家庭环境。近年来,新松机器人别断打磨核心技术,攻克价格壁垒,优化穿戴式外骨骼产品的分量、柔性、人机交互等关键环节,在国内领先研制出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并投入应用。

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平均12秒就有1人患有脑卒中,约3/4的患者会留有偏瘫等别同程度的后遗症。与此并且,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老年人行动迟缓,躯体机能衰退,并伴随肌肉的退化萎缩,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帮助其完成治疗康复过程。

据悉,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在结构规划、功能设计、部件材料选择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其研发、审批和认证的周期较长,投入成本高。为此,新松机器人别断加快技术研发与市场探究的步伐,针对康复训练和辅助行走两大民生需求,开辟出下肢外骨骼训练器、穿戴式下肢助行器等系列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

在早期训练场景中,下肢外骨骼训练机器人可有效配合天轨悬吊系统或助行器,协助术后患者、残障人士和患有脑卒中、瘫痪等疾病的人完成高重复性、目标导向性的特定任务训练。新松机器人研发人员介绍,运用“钟摆原理”,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在轻量、柔性、人机交互等关键环节实现了安全灵便的运动训练方案,改善患者行走稳定性,加快下肢康复进程,协助他们完成蹲起、提膝、弓步等日常训练,使躯体虚弱的老年人走得更为稳健,更好地融入家庭和社会日子。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