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四个月,科学家为科学老师开出这份书单

时间:2023-04-23 13:39:06 推荐 673

科技日报记者张盖伦

今年元旦,一群科研人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为中小学科学老师拟定一批书单。

这是北京桂馨慈悲基金会联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发起的公益活动。

小学科学老师讲出了他们在科学阅读上的困难:“不明白选什么书去看”“有些书依然太深,我们一线老师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我个人的科学素质还不够”……

因此,科学家“出手”了。

“我们作为科技工作者,比较了解科技的进展历程和前沿科技的事情。希望依照我们的推断,选择比较权威、准确、适合中小学老师提升自身科学素质所需的图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科普作家、行星科学专家郑永春讲出了大伙儿做这件事的初衷。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科学家给中小学老师的科学书单”正式发布了。

科研人员清晰小学科学老师的不容易。

小学科学课综合性强,可谓包罗万象,而科学老师肩负着提升青少年科技素质的重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著名儿童科普作家史军直言,科学老师要训练小孩的科学思维办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对小孩将来成长功德无量。“老师要对自己的身份有认同感,你们在做一件重要的事。”

阅读科普读物,也能帮助科学老师成长为一专多能的人才。史军建议,能够先读通一个领域的科普书,再把研读所得拓展到其他学科。因为所有学科的终极思路和底层逻辑都惊人的一致。

好的科普书,会触达学科甚至世界的本质咨询题,它有理有据,也能让人“轻松”读完。固然,这个地方的“轻松”要打引号。史军表示,科学老师能够尝试啃下来一两本难读的科学书。要读经典,帮助自己进行大的理论框架建设;也要读新书,了解最新科学前沿研究,作为对理论框架的补充。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普作家罗会仟提醒,小孩做科学阅读也有说究。少读知识型的,多读思想性的,培养小孩兴趣、建立科学思维比掌握所谓的知识点重要。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纳米离子探针实验室主任杨蔚对此表示赞同。他讲,除了培养兴趣,也要呵护兴趣,小孩天生就对世界有好奇心。呵护他们兴趣最重要的时刻点,算是在他们开始咨询什么原因的时候。“引导他们考虑,不要直截了当告诉他们答案,要告诉他们用哪些方式来寻找答案。”

不少时候,是小学科学老师带着小孩进入科学世界。

北京桂馨慈悲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樊英明白,对不少小孩来讲,学习科学并不容易。有些人觉得科学知识枯燥乏味,有些则可能因为教材内容太过抽象难懂而感到困惑。这时,科普图书就成了特别好的辅助工具。“我们相信,科学家的建议和推举将会帮助老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激发小孩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好地理解和探究世界。”

“这份书单里的图书是评委们认为值得读的、最好的书,于是推举给小学的老师们。这也是大伙儿做这件事的初心。希望老师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将自己了解到的科学的知识、办法、思想传递给小孩们。”杨蔚讲。

评选过程中,评审组共收到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和教育者推举的387本科学图书,回收了1661份有效投票咨询卷。之后,结合投票结果与评选专家委员会(由卢新祁、罗会仟、史军、杨蔚、张劲硕、郑永春6人组成)意见,最终选出30本“科学家给中小学老师的科学书单”,并划分为地球与宇宙、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技术与工程、综合科学、科技史、科学家和科学精神7个类别,每一类都有一些代表性的作品。

要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重要的一步算是提升中小学老师科学素质。郑永春表示,科学老师要加强科普阅读,加强科学写作,最好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老师合作,做真实科研训练。他希望,科研人员和科学老师共同努力,为科学教育高质量进展提供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