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竞争加剧,国产工业机器人亟待发力

时间:2023-05-10 14:01:45 推荐 314

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能焊接0.4毫米超薄碳钢板,能够写“书法”,创造金属元器件可一个顶8个人,可负载360公斤……众多“身怀绝技”的国产工业机器人于5月8日—11日亮相第十九届天津工博会。

全球疫情妨碍之下,各行业使用机器人的意愿进一步提升。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蓬勃进展,市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面对这样大的“蛋糕”,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也摩拳擦掌,积极抢占市场。尽管近几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已在周密减速器、智能操纵器等核心技术、部件方面取得突破,展现了中国创造的实力,但目前国内70%的市场依旧由以“四大伙儿族”(发那科、ABB、库卡、安川)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品牌所占据,非常是在高端市场,国产工业机器人竞争力不强。

要想更好地进展,怎么提升品牌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此时已成为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家的“必答题”。

新赛道发力带来新机遇

汽车和3C电子一直是工业机器人需求最为旺盛的行业。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劲进展势头,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工业机器人应用新阵地。

“我们这次参展的360公斤负载机器人要紧的应用场景之一算是新能源电池仓。”烟台艾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创)副总经理刘杰介绍,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约占整车成本的40%。随着动力电池企业日益增长的产能需求,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高柔性创造工艺成为主流进展趋势,提质增效降低成本的并且,还能解决新创造工艺中人工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需举起100公斤的工具等。

除了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外,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异军突起也打破了原有汽车行业的高壁垒。

钱江机器人(以下简称钱江)北方大区经理依明泽对此深有体味。“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最多的汽车行业几乎占到应用场景的50%。但原有国外工业机器人厂家已先入为主,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于是国产工业机器人想抢占一席之地门槛特别高。”依明泽讲。

艾创就尝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展带来的甜头,刘杰对科技日报记者讲:“我们的负载机器人性能达到国际水平,并且成本更低,且交互协调服务好。不少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家从今年开始全部采购我们的产品。从去年10月到今年1月,360公斤负载机器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天津大学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专家黄田教授表示,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具有后发优势,应加速探究新兴产业以及细分领域,经过布局特色应用以提升市场份额,从而提升品牌竞争力。

机器人“出海”挖掘增量市场

相较于国内市场,全球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更为广阔。

在本届天津工博会上,参展的工业机器人企业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出海”。

依明泽告诉记者,现在每个国产机器人企业都把出口作为要紧的销量增加点,钱江差不多做了5年出口,现在建立了稳定的出口体系和国外客户群。

虽然国内企业积极主动出击,但还是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国产工业机器人在海外“开疆拓土”。

首先,在高端机器人领域,国产工业机器人还是不够“聪慧”。黄田认为,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技术是将机器人终端接入工业互联网,结合AI、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技术。“不再是简单的‘机器人+’,而是将其融入机器人血脉之中。需要经过技术融合推进创新进展。”黄田建议。

其次,国产工业机器人在品牌推广、渠道集成商进展等方面,还不够完善。需要向国际大品牌学习,逐步在全球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并且输送技术培训能力。目前国内不少企业都正在布局全球市场。

此外,综合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有助于增强国内企业拓展市场的实力。刘杰建议,能够经过为客户提供自动化项目一站式解决方案,经过高性价比产品及服务+定制化解决方案的综合竞争优势来与国际品牌竞争。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