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两周年,究竟是如何一回事?

时间:2023-05-22 13:27:06 推荐 474

中新网长沙5月20日电由湖南农业大学举办的袁隆平院士逝世周年纪念会20日在长沙举行,以此方式向袁隆平院士致以崇高敬意,表达深切怀念和无限追思。袁隆平院士家人、生前同事、学生和好友等出席纪念会。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大会开始后,全体人员向袁隆平院士遗照默哀三分钟;年轻学生朗诵《风吹稻香踏梦前行》。随后,袁隆平院士夫人邓则、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共同为“隆平楼”揭幕。袁院士逝世后,学校师生纷纷悼念他们恭敬的“袁校长”“袁老师”。
袁隆平逝世两周年究竟是如何一回事,尾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中新网长沙5月20日电(记者唐小晴)由湖南农业大学举办的袁隆平院士逝世周年纪念会20日在长沙举行,以此方式向袁隆平院士致以崇高敬意,表达深切怀念和无限追思。袁隆平院士家人、生前同事、学生和好友等出席纪念会。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这位一生和水稻打交道的科学家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水稻科研工作者接着他的未竟事业,努力实现老人“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当天的纪念会入场门口,摆放着两排金黄色稻穗;场内播放着袁隆平作词的《我有一个梦》。大会开始后,全体人员向袁隆平院士遗照默哀三分钟;年轻学生朗诵《风吹稻香踏梦前行》。

“隆平楼”揭幕。杨华峰摄

随后,袁隆平院士夫人邓则、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共同为“隆平楼”揭幕。被命名为“隆平楼”的是湖南农业大学第十二教学楼。

袁隆平院士是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双聘院士、作物学博士生导师。他生前出席湖南农业大学新生开学典礼时,曾将“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八字箴言赠送给高校学子。袁院士逝世后,学校师生纷纷悼念他们恭敬的“袁校长”“袁老师”。

“隆平楼”。杨华峰摄

袁隆平弟子、首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获得者黄培劲,向湖南农业大学捐建“袁隆平纪念馆”;袁隆平院士次子袁定江向湖南农业大学“袁隆平纪念馆”捐赠袁老遗物。

这些遗物中有袁隆平院士2016年获得首届“吕志和奖”所穿着的唐装,还有袁老使用了60余年的英文字典,以及见证杂交水稻屡屡创新高产纪录的计算器等。

“父亲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事业。他有两个未竟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两个梦想都有人在接力,父亲的事业有人在继承。如今此刻,父亲内心应该特别欣慰。”袁定江讲。

全体人员向袁隆平院士遗照默哀三分钟。杨华峰摄

袁隆平院士首届学生谢长江捐赠书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传》孤本及袁院士修改定稿的作者手稿等珍贵文物。“恩师带着他恋恋不舍的‘禾下乘凉梦’离开我们一周年了,但他的光辉业绩、不朽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谢长江讲。

受一篇说述袁隆平院士生前功绩的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启示,少年画家蒋杰瑞决定为袁院士作画。当日,蒋杰瑞把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袁隆平院士画像捐赠给湖南农业大学。“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必将去成为一颗好种子,将袁隆平院士精神发扬光大。”蒋杰瑞讲。

袁隆平院士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技术,独创“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创立杂交水稻学科,培养了一大批杂交水稻专家和技术骨干,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杂交水稻理论和应用技术体系。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唐文帮讲,要高举袁隆平院士科技创新精神,接着挖掘杂交稻超高产潜力,让杂交水稻更高产、更优质、更绿色、更高效,筑牢杂交水稻科技创新高地,奋力实现“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持续保持杂交水稻技术国际率先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完)

袁隆平逝世两周年相关阅读:

谨以此文缅怀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走上邮票

编者按:即将到来的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在袁老曾担任名誉院长的怀化职业技术学院,该校原党委书记胡佳武恭撰短文,缅怀袁隆平院士,致敬他的不朽功勋。

作者:胡佳武

杂交水稻走上中国的邮票,目前已有两次,一次是2013年中国邮政发行“杂交水稻”特种邮票,一次是2022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迈进“中国现代科学家”邮票系列。

“杂交水稻”特种邮票图案

邮票是国家的形象与名片,有小型百科全书之称,在方寸之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自然风貌等特色。随着互联网的飞速进展,人们写信、邮寄越来越少,所以大伙儿使用邮票的机会少了许多,邮票虽没有上个世纪那么红火,但作为国家的形象,要迈进邮票殿堂的条件依然蛮高的,惟独国家的重要或者是重大的历史事件、文化现象、山水体面等才有资格印上邮票。

袁隆平院士去世以后,国家为了纪念他作为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领导者和要紧贡献者的功绩,在2022年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九)这组邮票中,纪念的四位科学家,他是其中之一。这一组邮票推出四位著名科学家,分别是地质学家刘东生、物理学家程开甲、数学家吴文俊、农学家袁隆平。“中国现代科学家”邮票系列目前已发行九组,李四光、华罗庚、茅以升、钱学森等38位成绩斐然的大科学家位列其中。科学家系列邮票深受社会各界喜爱,是集邮爱好者收藏的热门专题,也是邮票设计获奖较多的系列。

2013年10月,“杂交水稻”邮票首发式在洪江市举行

杂交水稻首次印上邮票,依然2013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一组特种邮票,讲起这次邮票的发行,从倡议申请到最后面世,前后10多年,这其中还有一点小故事。

怀化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杂交水稻的研究起步及取得重要成果是在湖南安江农校,安江农校地处怀化市下辖的洪江市安江镇,杂交水稻算是从安江农校、安江镇这里走向世界的。怀化是湖南最大的地级市,下辖13个县市区,是全国重要交通枢纽、生态保护示范区、少数民族集聚区,红军通道转兵、抗日战争雪峰山会战及芷江洽降、杂交水稻研究发明等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个地方,但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发行邮票主题1061套、3730余种,而怀化的形象在邮票上仍是空白。

袁隆平院士参加“杂交水稻”邮票首发式

早在2000年,洪江市的同志为宣传怀化,开始了杂交水稻邮票的申报之路。负责牵头这项工作的是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汤和平,一职员作上的得力干将,也是一位集邮爱好者,有思路、能协调、霸得蛮。为能尽早地纳入发行打算,我们还进行了邮票稿的初步设计,聘请的是国有大型企业安江纺织印染厂的工艺美术师,一位有着丰富设计经验的老师傅,他做了两套设计方案,基本上表现水稻的生产过程与大地丰收的图景。洪江市的同志带着设计初稿和申请报告,分别跑到省邮政集团和中国邮政总公司汇报,但因邮票的设计没有充分表现杂交水稻的特征,看上去算是常规水稻生产,没有得到邮政部门领导的认可。其后相当长的时刻,基本上因为设计难以突破,申报工作毫无发展。

群众热情欢迎袁隆平院士

一晃算是10年,到了2010年,受到安江农校老校区成功申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启示,洪江市的同志们信心大增,申报工作提速,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常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特意力量到中国邮政集团汇报。在汇报中我们反复强调:杂交水稻研究发明给中国和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怀化人民对邮票发行的期盼,十年来一直坚持申报的努力,终于打动了集团发行部的邓总,他赋予了明确的支持意见,初步接受纳入新邮发行打算,请地点政府按程序行文上报,并征求农业部的意见。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杂交水稻终于列入2013年中国邮政的邮票发行打算。这一艰辛的申报过程,在汤和平老兄的“杂交水稻邮票发行的前前后后”一文中有所记述,这篇文章曾发表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会刊《集邮博览》2014年第11期上。

洪江市民踊跃购买“杂交水稻”特种邮票

2013年10月,“杂交水稻”特种邮票正式面市发行,首发式放在洪江市安江农校纪念园举行。这组邮票共有两枚,第一枚为《制种》,以袁隆平院士在田间耕作为背景,杂交水稻制种原理为主图,表现杂交水稻研究的艰辛过程;第二枚为《丰收》,以世界地图为背景,丰收的稻穗和米饭为主图,饭碗上还有一个用中文繁体书写的“丰”字,反映了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粮食咨询题的重大意义。“杂交水稻”特种邮票的发行,对宣传怀化市及其洪江市,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10月,将是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届时中国邮政又将发行杂交水稻纪念邮票一枚,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形象将第三次登上国家名片,杂交水稻的进展历程与巨大贡献再次被时代铭记,袁隆平同志的高贵品质与崇高风范进一步弘扬,杂交水稻发源地怀化将又一次被广泛聚焦。(本文图片由杨锡建拍摄)

来源:多特软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