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间怀念袁爷爷,究竟是如何一回事?

时间:2023-05-22 14:25:56 推荐 656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传来,让很多人的心情跌入谷底,也让不少人回忆自己与袁隆平认识的点点滴滴,在重庆求学,与重庆渊源颇深,袁隆平就像一位远方的亲人一样,让人忍不住怀念。记者涂先生曾经采访过袁隆平,他回忆有一次听到袁老同意采访时讲的话,几乎是地道的重庆话,“听着确实很亲切。”市民卢女士前段时刻还在关注袁隆平团队的海水稻种植事情,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职员,卢女士的父母记忆过苦难,而她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幸福地日子,和这位老人的付出密不可分,“没有他,我们这辈子也吃不饱饭。”
一粥一饭间怀念袁爷爷究竟是如何一回事,尾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王渝凤文/图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感谢袁隆平爷爷……”

“今天的心情和天气一样糟糕,宁愿没有看到那个消息,也不希望那个消息是确实,怀念袁隆平院士。”

……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传来,让很多人的心情跌入谷底,也让不少人回忆自己与袁隆平认识的点点滴滴,在重庆求学,与重庆渊源颇深,袁隆平就像一位远方的亲人一样,让人忍不住怀念。

记者涂先生曾经采访过袁隆平,他回忆有一次听到袁老同意采访时讲的话,几乎是地道的重庆话,“听着确实很亲切。”

朋友圈的回忆

市民卢女士前段时刻还在关注袁隆平团队的海水稻种植事情,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职员,卢女士的父母记忆过苦难,而她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幸福地日子,和这位老人的付出密不可分,“没有他,我们这辈子也吃不饱饭。”

朋友圈怀念袁隆平院士

一粥一饭间怀念袁爷爷相关阅读:

「云端寄哀思」书信寄哀思:袁爷爷,我们想您了

来源:华声在线

书信寄哀思:袁爷爷,我们想您了

袁老走后的首个清明节前夕,亲友手持稻穗缅怀,网友“云”上追思

4月1日,长沙唐人万寿园,袁隆平院士的亲友手持金黄色稻穗前来祭扫。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4月1日,在长沙唐人万寿园,袁隆平院士的夫人邓哲(原名邓则)与家人手持金黄色稻穗,祭扫缅怀。天虽下着小雨,仍有不少长沙市民自发前往悼念,他们将写满了寄语的卡片投入“天堂邮筒”,寄托哀思。与此并且,在本报发起的《2022清明祭——写给天堂的一封信》活动中,很多网友也以书信的方式,向袁隆平遥寄哀思。■三湘城市报全媒体记者杨昱视频何佳洁图顾荣

他们把悄悄话寄给了在天堂的袁老

4月1日9时许,在亲友的搀扶下,袁隆平妻子邓哲一步步踏上台阶,来到丈夫的墓前。这期间,许多自发前来的长沙市民也自觉排成长队,缅怀袁隆平院士。

“袁老师,我们想您了,今天来看您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唐文邦讲,近一年来,他们正接着沿着袁老师指引的方向前行,以实现“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目标,全力聚焦超高产第三代低镉耐盐碱机械化品种培育的核心竞争力,也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袁老师,请您放心,我们将继承您的遗志,完成您未竟的事业,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在敬爱的袁老师离开我们的第一个清明节,我们回忆往事,深深怀念。”袁隆平院士工作秘书辛业芸讲,2014年,袁老师带领他们实现了大面积示范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此后更是一路乘风破浪,又突破了亩产1100公斤,袁老师再次提出向亩产1200公斤奋进。“我深深感到袁老师一直在带领我们奔跑,我们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催人奋发的力量。”

记者看到,每位悼念者除了手中的稻穗外,还拿着一张寄往天堂的明信片,上面写着他们对袁隆平的悄悄话。到了献花环节,大伙儿将明信片投递到了寄往天堂的邮筒之中。

袁老生前亲友的寄语,满满基本上回忆

因无法现场祭扫,袁隆终生前的同行好友托付辛业芸女士发来寄语。这些寄语,全是满满的回忆。

杂交水稻专家邹江石研究员讲:“袁先生他高瞻远瞩引领同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在两系法杂交稻研究遭遇挫折的事情下,他指导研制了‘不育系核心种子和原种生产技术规范’等五项国家标准。他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从上世纪70年代起到江苏考察杂交水稻,丝毫顾不上交通和环境的艰苦。1999年袁先生去云南永胜县涛源乡考察我们课题组选育的两优培九和两优E32的试种现场,他与大伙儿一样就住在农村极简易民房里,坐在旧八仙桌吃简餐,夜睡挂着蚊帐的木板床,丝毫没有专家权威的架子。”

RiceTec首席执行官迈克·古米娜先生讲:“我最喜欢的回忆是对于他的笑声,他笑得很开心。有人讲袁教授一生都把时刻和激情花在对科技奉献、养活世界、帮助促进世界和平等方面。我有机会认识他,感到很幸运。

菲律宾西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育庆讲:“袁老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稻田,我之所以要向袁老学习杂交水稻的技术,并非因为这项事业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被袁老要藉着杂交水稻的技术,解决千千万万人的温饱咨询题的伟大抱负所感动。受到他的妨碍培育而成的‘西岭系列’在全菲的种植面积已达100万公顷。菲律宾种植杂交水稻的稻田,不但产量高,收入也丰厚,去年第一季度的产量比前一年并且期增加了8.3%。本人特别感恩袁老把杂交水稻技术介绍给菲律宾,使本地农民受益匪浅,并且成就了两万多农民致富。这不但令本人因自己当初的心愿和理想得以初步实现而深感安慰,相信袁老亦将因而含笑九泉。”

无法赶到现场,网友“云”上追思袁老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节粮爱粮,人人有责,缅怀袁隆平爷爷。”“敬爱的袁爷爷,值此清明,我和我的家人深切缅怀您。您一直活在我们心中!”……受疫情妨碍,不少人尽管无法现场来为袁隆平祭扫,只是,选择在网络上祭扫的人越来越多。

清明节前夕,三湘城市报开展征集活动,邀大伙儿给天堂里的TA,写一封信。

连日来,很多网友经过各平台在本报《2022清明祭——写给天堂的一封信》栏目留言,用书信的方式向袁爷爷表示致敬,遥寄相思。

“你来人间一趟,闪耀了山河。”网友@故克讲,“每当端起饭碗就会想到袁隆平,是他让中国人的饭碗装着中国人自己的饭,让中国人不再饿肚子,解决了人类吃饭的咨询题。”

“通过饥饿的人们都明白,粮食意味着什么,感恩你袁老师!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网友@风之语讲,“袁老进入了一个梦乡,那儿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袁老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袁隆平爷爷,您用生命换给我们幸福日子,而您却悄悄地离开了这人世间。”网友@本末讲,“认识袁爷爷,依然在课文中,当时还以为他不过一位普一般通的农民。后来,慢慢懂得了,袁老是在用一生的智慧,守护着我们的粮食安全。你是真正的英雄国士!”

……

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该厅推出的祭扫服务网络平台“云上清明”中,开设了“袁隆平纪念馆”,可供网友在线上献上鲜花、水果、香烛等。截至4月1日18时30分,“袁隆平纪念馆”中供奉的点击量就达到了3万余次。

倡议

祭扫戴口罩、不扎堆

鼓舞网上祭扫错峰祭扫

三湘城市报4月1日讯今日,由省民政厅、省文明办主办的“山河清明一脉湘承”2022湖南清明文化节,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在全省同步云启动。

启动仪式上,就清明节文明祭扫再发倡议:在祭扫现场,认真遵守疫情防控要求,自觉佩戴口罩,不扎堆不聚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倡导外地亲友不跨区域祭扫,鼓舞网上祭扫、错峰祭扫。为此,湖南省民政厅推出了湖南省“云上清明”网上祭祀平台,提供网上祭祀、预约祭扫、代客祭扫、云端接力、殡葬宣传、殡葬地图等更具个性、温情化的祭扫服务要求。

今年,湖南省民政厅组织开展“清明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各市州正积极响应,将在全省百城、百馆、百园联动,共树清明祭扫新风尚。湖南省殡葬协会向全体味员单位倡议,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担当,全省近100家殡葬服务机构2022年面向牺牲的烈士、烈属和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知名人士及城乡困难群众,捐赠全程免费节地生态骨灰安葬(放)设施产品247个,全免费遗体追思会、告辞会和安葬仪式128场,总价值200余万元。有需要的逝者家属可向湖南省殡葬协会或捐赠企业或机构直截了当申请。

■全媒体记者杨昱通讯员何波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多特软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