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锡悦宣称韩国成为“航天强国G7”,究竟是如何一回事?
据韩联社28日报道,韩国总统尹锡悦28日在首尔举行的将来太空经济路线图宣布仪式上提出2032年登陆月球、2045年登陆火星的目标。报道称,此前韩国学界也曾笼统提出火星探测构想,但官方依据具体路线图公布“探火”时刻表尚属首次。据分析,尹锡悦当天答应向子孙后代留下月球资源和火星家园,也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报道称,有韩国学者要求政府树立更具挑战性的目标,强势引导太空产业进展壮大。尽管发射自主研发运载火箭“世界”号被视为韩国跻身世界七大航天强国的标志,但与之前六个宇宙飞船先进国家相比,韩国投入的预算和技术水平仍明显落后。尹锡悦宣称韩国成为“航天强国G7”究竟是如何一回事,尾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据韩联社28日报道,韩国总统尹锡悦28日在首尔举行的将来太空经济路线图宣布仪式上提出2032年登陆月球、2045年登陆火星的目标。
报道称,此前韩国学界也曾笼统提出火星探测构想,但官方依据具体路线图公布“探火”时刻表尚属首次。大量科研探测表明,火星埋藏有丰富的地下资源,与其他地外行星相比,火星的气候相对温柔。
据分析,尹锡悦当天答应向子孙后代留下月球资源和火星家园,也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苏联和美国上世纪70年代就试图探究火星,但因工程技术要求极高,至今还没有载人飞船登陆火星。
报道称,有韩国学者要求政府树立更具挑战性的目标,强势引导太空产业进展壮大。尽管发射自主研发运载火箭“世界”号被视为韩国跻身世界七大航天强国的标志,但与之前六个宇宙飞船先进国家相比,韩国投入的预算和技术水平仍明显落后。
来源:参考消息网
尹锡悦宣称韩国成为“航天强国G7”相关阅读:
要在火星插上韩国国旗!尹锡悦离他的太空梦有多远?
韩国有进展太空事业的意识,但这是一个需要技术支撑、人才储备、资金等雄厚实力才能玩得起的大国“游戏”。
在竞选宣言中,韩国总统尹锡悦曾答应,将使韩国成为世界上七大航天大国之一。此时,上任差不多半年多的他,为此拿出了怎么样的打算和行动?
当地时刻28日,尹锡悦公布韩国将来太空经济路线图,并指明“今后20多年建设航天强国的政策愿景”。愿景中,不但包括将设立被称为“韩版NASA”的“宇宙航空厅”,还有着何时登月及自主实现火星登陆的清楚时刻表。
关于进展太空事业,韩国可谓雄心勃勃。不过,若想实现目标,它可能还有一段充满挑战的路要走……
宣布成立“韩版NASA”
“我要在火星插上韩国国旗,以纪念光复100周年!”28日,尹锡悦信誓旦旦地讲出了韩国将来进展太空打算。
他表示,韩国将在5年内研发出用于登月任务的韩国产火箭发动机,并在2032年实现航天器登月和月球资源开采。到2045年,韩国还将自主把航天器送上火星。
“把月球资源和火星家园留给后人。”尹锡悦讲,“拥有太空愿景的国家将主导今后的世界经济进展,并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课题。建设航天强国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我们的小孩、年轻人可以把握的、实实在在的机会和希望。”
尹锡悦公布“将来太空经济路线图”。图源:韩联社
为实现这些宏大的目标,尹锡悦打算在5年内将有关预算翻番,并在2045年前至少吸纳10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390亿元)的投资,并在2023年底前,成立一个对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宇宙航空厅”。并且,他还提出包括月球和火星探测、培育航天产业、培养航天人才、维护太空安全等政策方向和扶持方案。
列出明确的月球和火星打算时刻表,关于韩国政府而言尚属罕见。只是,有些韩国学者却建议那个时刻表能够再提早一些。他们认为,鉴于中俄等航天强国都经过探月等工程积累了技术和经验,韩国将登火目标年份定为2045年或许有些遥远,韩国政府应该树立更有挑战性的目标。
尹锡悦“官宣”的韩国太空愿景也引起了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副教授李家成的注意。他认为,促成韩国政府瞄准太空的缘故综合来看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为彰显国力。太空属于大国场域,需要巨大投入,并非是每个国家都有实力加入其中。作为中等强国的韩国,希望经过发布这一系列太空打算,彰显自己的科技实力。
其次,是看中太空的商业价值。太空空间的开辟或会带来巨大经济效应,在制造收益的过程中也能在经济上反哺,以实现太空事业的可持续进展。
再次,是出于军事考量。目前,韩国为了监视朝鲜导弹,正在从美国和日本接收卫星信息。韩国希望经过自主发射卫星培养侦察能力等,实现进展太空的军事目的。
实现目标面临挑战
愿景是美好的。
但关于韩国来讲,实现目标或许并不容易。
上世纪90年代初,韩国开始进军卫星业务领域,直至1995年才拥有第一颗商业卫星。那个时刻点,比美俄晚了数十年。
尽管起步晚,但“跻身世界航天强国”一直是韩国各界政府的夙愿。早在卢武铉政府阶段,一系列“阿里郎”卫星就被视为加入太空竞争的“敲门砖”。韩国前总统文在寅也曾表达了“在2030年用国产火箭实现探月梦想”的期待。
这些年,在进展太空事业方面,韩国也记忆了一波三折。
2013年,韩国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成功发射升空。但在此之前,这一技术支援来自俄罗斯的项目差不多记忆了两次发射失败。
2010年,韩国运载火箭“世界”号自主研发启动。当时,“世界”号被韩国人寄予厚望。不过,“世界”号的发射成功让韩国人等了12年。
在记忆首射失败、又两度推迟发射后,今年6月,“世界”号终于发射成功。对此,韩国各界不吝赞美之词,纷纷表示这次发射代表韩国“进入太空强国”,是“里程碑式的时间”。
“世界”号是韩国第一个全程自主研发的国产运载火箭。其总分量达200吨,长度47.2米,搭载了6个液体燃料发动机,运载能力达到1.5吨。目前,全球惟独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日本和印度能经过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将1吨以上的实用卫星送入太空,韩国由此成为第七名。
在韩国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世界”号的成功试射有助于提升韩国研发弹道导弹的实力。
但美国人却对此泼起了冷水。美媒分析指出,运载火箭与洲际导弹尽管在技术上有不少共通之处,然而“世界”号使用的是液体燃料发动机,必须保持在极低的温度,而且需要比固体燃料更长的加注时刻,很难运用于洲际导弹。
李家成认为,韩国有进展太空事业的意识,但这是一个需要技术支撑、人才储备、资金等雄厚实力才能玩得起的大国“游戏”。眼下,尽管历经波折且挑战重重,但韩国还是在这条“赛道”上奋力追赶。
出品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王若弦
编辑深海盐
来源:多特软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