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又“滞销”了,究竟是如何一回事?

时间:2023-05-27 13:52:21 推荐 747

公募基金行业素来有“好发不行做、好做不行发”的讲法。而在今年市场震荡、风格快速轮动的背景下,基金发行市场也陷入了冰点。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5月份共有24只新基金成立、发行总份额191.66亿份,创下近8年来的新低。有渠道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坦言,今年卖新基金真的相当困难,“连一些知名基金经理、大公司的产品都卖不动”。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近两年来公募基金赚钱效应不明显、今年以来股市风格轮动让基民“很受伤”等等,基本上妨碍基金销售的重要因素。基金又“滞销”了。在当前时点发行新基金,或许符合“好做不行发”的历史规律,也对基金公司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基金又“滞销”了究竟是如何一回事,尾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每经记者:李蕾每经编辑:赵云

公募基金行业素来有“好发不行做、好做不行发”的讲法。而在今年市场震荡、风格快速轮动的背景下,基金发行市场也陷入了冰点。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5月份共有24只新基金成立、发行总份额191.66亿份,创下近8年来的新低。哪怕是今年3、4月被行业视为近期新发基金低谷,新成立的基金也还是有108只和84只,发行总份额达到561.17亿份和667.15亿份。

有渠道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坦言,今年卖新基金真的相当困难,“连一些知名基金经理、大公司的产品都卖不动”。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近两年来公募基金赚钱效应不明显、今年以来股市风格轮动让基民“很受伤”等等,基本上妨碍基金销售的重要因素。

基金发行陷入冰点:新发数量、规模均创近8年新低

基金又“滞销”了。

依照Wind数据,截至5月25日,今年5月新成立的基金仅有24只,发行总规模191.66亿份、平均发行规模7.99亿份。这几项数据不仅在今年以来的几个月中垫底,更是创下了近8年新低。

纵观近8年来的基金发行数据,新发基金规模比今年5月更少的仅有2015年8月和9月,而彼时市场刚刚记忆了一轮“史诗”般的大跌。由此可见此时基金发行市场有多么清淡。

在不同类型的基金中,混合型基金的发行事情最为惨淡,5月以来新成立的混合型基金仅有7只、发行份额3.45亿份,占比仅有1.80%,也是近8年来的谷底。相比之下,尽管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发行事情也不太理想,但远远好于混合型基金。

从具体的基金发行明细来看,首发规模排在前20位的几乎基本上债券型基金和公募REITs,其中惠升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A和泰达宏利添盈两年定开A都以80亿元的发行规模排在今年新发基金的首位。

惟独一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挤进了前20的行列,那算是胡宜斌治理的华安景气领航,合并发行规模54.53亿元。

另一只备受关注的“爆款”基金是由朱红裕治理的招商社会责任。该基金被称为年内首只爆款主动权益类基金,4月底发行时吸金超100亿元,同时是发行仅一天就提早结束募集的“日光基”。在开启“末日比例确认”后,该基金的首募规模为30亿元,获5.83万户有效认购。

除此之外,付浩治理的易方达国企主题、曾豪治理的博时均衡优选分别以30.87亿、29.95亿的首发规模领跑主动权益类基金。

整体而言,今年以来首发规模能超过20亿元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基本上行业的佼佼者。前几年爆款主动权益类基金动辄发行百亿元的“盛况”,此时差不多不复存在。

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低迷,渠道人士坦言“卖不动”

基金发行这样惨淡,与今年的行情、基金业绩都密切相关,尤其是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表现更是令很多基民“很受伤”。

基金发行遇冷,往往也是市场持续处于大幅震荡的时候。例如前面提到的2015年8、9以及10月,基金发行规模都在近8年中垫底,而那个时候正是市场行情记忆了从大涨到大跌、大幅回撤的时候,投资者关于新基金的认购热情也相当低迷。

而在2017年初,尽管也有一些结构性行情,但由于市场反复横盘震荡、同时受到2015年牛市后遗症妨碍,整个基金发行市场始终处于比较冷清的状态,新发基金总规模一直在200亿元左右徘徊。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在这种事情下,通常是市场再次走牛后,基金发行市场才会热起来,也算是新基发行的顶部基本也对应着市场的顶部。否则就会陷入一种胶着的低迷中,很难有起色。

基金赚钱效应的减弱也对基金发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妨碍。正如该人士告诉每经记者的,近两年来基金赚钱效应相比此前有所减弱,于是连“爆款基金”的规模也在缩水。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全市场888惟独业绩的一般股票型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今年以来的平均回报率为-1.48%、7572只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回报为-1.94%,基民的持有体验可见一斑。

今年以来市场板块的快速轮动也令不少基金治理人不习惯。从1月的新能源板块反弹,到2至4月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大涨,再到计算机、传媒、通讯等板块的受追捧,导致一些主动权益类基金要么来不及上车,要么调仓不及时“两头挨打”,还有人刚有一些收益就因为热点变动而遭遇回撤,严重妨碍了投资者信心,新基金销售也成了难题。

有渠道人士对每经记者坦言,连一些知名基金经理和大公司的产品都差不多卖不动了,更不用提中小公司的基金,“我们基本可不能推”。

只是我们也看到,在这种市场行情下,仍然有基金公司在积极布局权益类基金。目前仍有9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正在发行,并且还有近20只一般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在等待发行。在当前时点发行新基金,或许符合“好做不行发”的历史规律,也对基金公司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每日经济新闻

基金又“滞销”了相关阅读:

市场低气压,基金冷空气,这或许是个咨询题

面难吃,基难卖。

面再次端到了嘴边,又撑又难吃!

基再次压到了肩头,又重又难卖!

2022年,这一天天的,嘴里有点苦,肩上有点痛。

开年基金滞销,好在等到了4月26日的拐点。没想到,8月31日又成了分水岭。

没等来金九,却喝下闷酒。

9月过半,只成立了8只新基金,共200亿份,其中113亿份依然同业存单基金。

股混基金仅仅5.51亿份,在图表里都忽略不计。

秋天刚到,这冷空气是不是有点太快太猛了?

冷空气的源头

这速冻,还得从8月31日讲起。

那天,市场传言光伏数据有咨询题,逆变器及储能板块带头砸盘,万得光伏逆变器指数直截了当暴跌9.07%。

基金更是买出炒股的感受了。

全市场有2只主动基金跌幅超9%,还有一长排兄弟跌超7%。

作为人气旗手,这么个跌法,太不说基本法。

上半年的深坑刚填得已经,探出小手加个仓,就这么被逮住了。

太伤人气了!

现在基金净值动不动一天跌了5个点,你倒是告诉我,该如何解释嘞?

据不彻底统计,从8月底至昨天收盘共10个交易日,当天基金净值最大下跌幅度超过7%的交易日有3天。

这也难怪投资者抱怨,讲好的炒股不如买基金呢?

披着狼皮的羊

这些基金波动是大,从形式上看我们能够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ETF或指数型LOF。

这些基金是纯被动产品,投资目标算是紧密跟踪指数。

他们本身算是all-in行业或者主题的基金,持仓个股涨跌幅之间的相关性特别强,波动大在所难免。

比如上表中的旅游ETF、教育ETF、南方原油。

投资者关于这些产品的投资预期并不是绝对收益,有的投资者可能算是看好这一行业,有的可能算是做一做波段交易。

而且投资者参与这些基金产品的方式在场内。

用股票的风险偏好去买卖基金产品,波动大一点也没关系,怎么说是老韭菜了。

何况波动大有时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第二类是行业/主题型基金。

比如上表中的某清洁能源基金。

这种基金还是是以行业/主题投资为主,中间再加入一些基金经理的主动治理能力,讲白了是一类建立在行业/主题β基础之上的主动基金。

这种基金的目标群体也特别明确,看好某一行业/主题,然而没有场内交易权限,又或者是觉得基金经理可以为基金产品带来更好的超额收益。

总之,他们还是是有一定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而且,尽管这些基金不参与场内交易,然而大伙儿实际上早就依照股票市场交易时刻内的走势,关于基金产品的净值表现有了一定的心理建设。

这就像小时候考砸了要给家长签字一样。

回家的路上就差不多明白难逃一劫了,打起来也就没有那么疼了。

第三类是披着主动基金外衣的被动基金。

上面这两类产品,具有很强的工具属性,大多投资者对风险收益有着比较明确的认知和预期。

假如讲上面这两类属于心口如一型,那下面那个类型就属于笑里藏刀型。

我们APP里的老司机就发帖整理了一批披着主动外衣的被动基金。

单看名字,你绝对想不到它们是all-in单一行业的基金。

谁能想到沪深港新兴成长混合基金居然是一个all-in新能源的基金呢?

当新基民忙碌了一天的工作,看着0.07%的沪深300涨幅(没错,8月31日沪深300收涨0.07%),幻想着基金净值能不能给他带来惊喜……

结果,原来这算是惊喜。

翻看它的招募讲明书,在风险收益特征里写着,其预期风险低于股票型基金,属于证券投资基金中中高风险、中高预期收益的品种。

在销售平台上,也能够看到打着“中高风险”的标签。

不明白如此的风险等级是否匹配?

另一个沪港深精选混合也一样,在名字很混合的事情下,持仓却是特别集中。

一定程度上来说,它们基本上披着主动基金外衣的被动基金。

这对一般投资者来讲,就需要花点时刻和精力去了解产品了。

主动基金赛道化之路

这股风事实上由来已久。

最早的网红基应该是金鹰核心资源,当初重仓次新股,在互联网端收获了很多流量。

从2016年初不到1亿份,一路飙涨到2017年中的32亿份。

只是,当时孤军奋战,还不成气候。

2019年,第一次出任基金经理的蔡经理,接手诺安成长。

不少人不明白的是,蔡经理本身算是计算机芯片的背景出身,买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股,这事实上是对投资者的负责。

在历史的进程下,蔡经理成了ChosenOne。

2019年,蔡经理重仓股的计算机、芯片行业都收获了特别大的涨幅,诺安成长混合的收益率排名名列前茅。

那一年,诺安成长混合的基金规模从3.8亿元增加至66亿元,风格也由计算机+芯片,变成了all-in芯片。

再加上蔡经理自带流量属性,天资聪明(15岁考进中科大少年班)、热爱运动、善于自黑,3个月内4次登上微博热搜。

各种因素共振下,诺安成长混合从一个纯粹的基金产品,变为具有鲜明人格化的互联网产品。

2020年4季度,诺安成长混合在净值表现普通的事情下,规模还是暴增160亿,成为芯片行业规模最大的基金。

诺安成长混合便成了一个现象级的产品。

赛道景气的时候有业绩,有了业绩有流量。于是,越来越多的主动基金开始干起被动基金的活。

再加上基金规模顺势膨胀以后,更显指数化了。

当这一类基金整体规模越来越大,放大器的作用就越强,对市场自然会产生扰动。

这两年极致的结构性行情,想必他们也有一定的贡献度。

更纯粹、更简单的投资

关于投资者来讲,2022年真的很难。

有的投资者记忆了基金经理离职,有的记忆了市场风格大变脸,现在这些投资者又面临着主动基金被动化。

年初刚教会了投资者们关注基金动态,关注基金公告,年中又要教会投资者经过基金持仓分辨基金风格。

真的,近些年来基金产品丰富了。

比如一些重仓风电、医美的主动产品,在相关被动产品上市之前,真的能够满足部分投资者对这些行业的投资需求。

然而,可不能够更直截了当,更简单一点?一眼就能看知道它是聚焦某一赛道,或者在产品投资目标和范围内有明晰的讲明。

如此能够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产品不至于有太大的错配。

在基金产品的选择上,让基民们的“预期差”小一点,“获得感”多一点。

大伙儿买基金产品,本质上依然想要更简单地参与市场,把钱交给自己放心的人。

想要让投资者做时刻的朋友,那么简单、纯粹、直截了当、坦诚事实上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也是最好的产品设计语言。

固然,最后也要讲一句,基民们确实不要再只冲着收益榜买基金了。

假如你想要获得涨幅榜的刺激,那也要经得起跌幅榜的磨砺。

来源:多特软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