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降温” 有中介两月没开单,究竟是如何一回事?

时间:2023-05-31 15:04:11 推荐 692

过去这些年房地产市场进展如火如荼,不少人都从屋子上面发现了巨大商机,因此房产投资成为了这些年的香饽饽,不管是资金充裕的开辟商们,依然资金普通的一般人,都情愿建房买房,所以这些年我们的房价涨幅也是相当明显,非常是一线都市的房价,差不多从过去的几千元每平米涨到了此时的几万元每平米,其中涨幅最快的就要数深圳这座一线都市了,在过去几年楼市调控的作用下,北上广的房价都浮现了一定的降温事情,可深圳的房价却是逆势而上,炒房者们见缝插针地哄抬房价,截止去年深圳的平均房价差不多达到了八九万元每平米,一举成为了全国房价最高的都市。
楼市“降温”有中介两月没开单究竟是如何一回事,尾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楼盘网原创/胡

过去这些年房地产市场进展如火如荼,不少人都从屋子上面发现了巨大商机,因此房产投资成为了这些年的香饽饽,不管是资金充裕的开辟商们,依然资金普通的一般人,都情愿建房买房,所以这些年我们的房价涨幅也是相当明显,非常是一线都市的房价,差不多从过去的几千元每平米涨到了此时的几万元每平米,其中涨幅最快的就要数深圳这座一线都市了,在过去几年楼市调控的作用下,北上广的房价都浮现了一定的降温事情,可深圳的房价却是逆势而上,炒房者们见缝插针地哄抬房价,截止去年深圳的平均房价差不多达到了八九万元每平米,一举成为了全国房价最高的都市。

深圳几乎成为了房产投资者的天堂,数据显示深圳的购房收入比达到了30以上,也算是你想在深圳买套一般的屋子,要不吃不喝30年才行,这从很大程度上与房住不炒的目标背道而驰,最近半年多来,深圳也加紧了关于楼市房价的调控,非常是在今年2.8新政实施后,指导价和市场价之间正在进行着博弈,深圳楼市的降温明显,非常是二手房市场,受到了很明显的冲击,数据显示,6月1日-15日,深圳新房成交2303套,二手房成交1540套,均为近年新低。要明白之前深圳二手房的月成交量普通都保持在四五千套左右,这么算下来,较之前的月销量下跌了20%以上了。

最近一位深圳业主表示,他从5月份开始挂牌卖房,结果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他的房价分别下调了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20万元。5月15日-6月13日,该房源共计降价200万元。下调了这么多,关键是屋子还没有卖掉,而且像他如此的多次降价的业主还很多,而一些房产中介也表示,自己差不多有3个月时刻没有开单了,假如在不开单恐怕都要吃土了。

事实上发生这种情况都在笔者的意料之中,尽管别人讲深圳是一线都市,购买力强,但深圳的炒房事情特别明显,这价格比北京上海的房价都高出很多,这明显就很不正常,深圳是座年轻的都市,从整体的都市底蕴来看,和北京上海依然有着本质的差别的,教育、医疗等等资源依然逊色于北京上海的,而且这么高的房价,明显和房住不炒相违背,在楼市调控的持续作用下,浮现一定的回调是板上钉钉的情况。

关于供需关系来讲,当价格涨到了一个异于平常的价格时,市场上的购买积极性不仅可不能增加,还会浮现减少的事情,怎么说关于不少一般人来讲,购买力是有限的,而且屋子不是米饭,深圳的房价贵买不起,我能够去二三线都市买房,而且大部分在深圳打工的人都不是本地人,他们关于屋子的需求是有选择题能够做的,能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就回老家买,可不能一根筋的硬要在深圳买房啊。

楼市“降温”有中介两月没开单相关阅读:

地产经纪人“过冬”:10年罕见的艰难时间中介一条街仅剩两家门店

每经记者:包晶晶甄素静

上海,“十几个业务员25天不开单,我工作了17年从来没遇到过。”

深圳,“没业务的事情下,有的经纪人根本不去店里了,店门就直截了当锁了。”

数位来自一线都市主力片区的地产经纪人,在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时并无避讳。

数据方面的佐证是,若与年初相比,上海二手房成交量跌幅已超过70%;深圳10月二手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66.42%,二手住宅过户套数为2012年3月以来最低值。

全国房地产市场都在记忆一场大调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三季度全国新房商品房市场GTV同比下降14.1%;据贝壳研究院数据,第三季度全国二手房市场GTV同比下降41.6%。

中介行业开始收编、冻编、关店、合并、裁员、离职……有些地点的门店数量,从去年火热阶段的一条街,到此时只剩两家。

在市场持续深度调整的大环境下,部分中介上市公司的业绩也有所下滑。

依照贝壳2021年三季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总成交额较去年同期下降超两成,净利润现近两年来首亏;房多多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62亿元,同比下降52.9%,净亏损扩大至5.99亿元。

中原地产则内部发文称,“受市场持续低迷,为了保留核心资源度过寒冬,集团决定调整内地业务规模与架构,所有分公司都要应自身经营事情作出适度收缩,目标在第四季度达到收支平衡。”

今年的行业寒冬,大概比往年来得更猛烈一些。

深圳一街道宣传栏贴满二手房出租信息每经记者甄素静摄

上海头部中介主力门店店长:近10年最惨淡的阶段

今年下半年以来,全国二手住宅市场形势集体调头下行,成交量连续多月快速下滑。多个热点都市纷纷收紧调控,出台了二手房指导价、限购等政策,加之信贷环境不断收紧,从第三季度开始,包括上海在内的多个都市“放款难”现象越来越多,市场成交周期越拉越长,二手房经纪人的工作越来越难,甚至走到了近10年来的惨淡时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走访了上海多个区域,发现扛着牌子在街边临时“设摊”的中介变多了,而很多中介门店都浮现了半数工位闲置的现象。

在虹口区瑞虹板块一家头部中介门店,在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他们表示,那个月到现在(11月24日)一套屋子都没卖出去。

“往常调控再紧,甚至是在过年期间,业绩都可不能这么差。这可能是近10年最惨淡的阶段。”店长张华表示。

其实板块内其他几家门店也一样挂零,大伙儿都没生意。张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她从事房产中介工作差不多17年,还没记忆过这么难的金九银十。

张华坦言,瑞虹板块就是虹口区乃至上海成交比较活跃的区域,以往整个板块月度成交二手房大约100套左右。最近两三个月月均成交惟独40套上下,腰斩也不止。这意味着板块内很多中介门店每月成交惟独一两套,甚至是0。

上海一中介门店的挂牌信息每经记者包晶晶摄

“我们有一家门店那个月成交了4单,但这4单基本上五角场、凉城甚至闵行城郊的楼盘,并不是主战区的。”

在普陀区长寿路,一栋写字楼门前的广场上,每周末都会有很多陪小孩上音乐课、美术课的家长,因此身边的地产中介们便扛着广告牌前来临时设点。

“均价降了很多,有几套房源直截了当降了100万元,等于单价跌了1万元。”略显腼腆的周丽霞讲,“但房源不多,买房人也不多,所以我们把牌子摆出来,方便大伙儿多了解一下。”

上海的成交数据也与张华、周丽霞的直观感觉相吻合。据中原地产数据,2021年1月,上海创下最高4.4万套的二手房成交记录,6月仍然超过2万套,而9月回落至1.2万套、10月1.3万套。

关于骤然下跌的缘故,张华表示,一方面因为一二手房价格倒挂严重,周边新开的网红盘限价11万-12万元/平方米左右均价,但二手房和次新房挂牌价都在14万-15万元/平方米,积分高的买房人都会去摇号打新;另一方面,个人贷款的收紧直截了当让交易周期无限拉长,甚至有置换客户直截了当放弃交易。

限价新房的冲击只能妨碍某个区域,个贷收紧则对整个上海市房地产交易的妨碍更大。张华向记者展示了7月的一份工作日志,上面多次浮现的“盯陈姐放款”,大概显示着当时无比的焦虑和艰难。

张华的一份工作日志每经记者包晶晶摄

“那个苗头事实上6月就浮现了,银行放款越来越慢。”张华讲,“之前的交易流程从下定开始,到放款已经2个月。假如客户不贷款、卖家也没有贷款的话更快,10天左右就完成整个交易了。现在假如客户要贷款的话,整个交易周期最起码半年甚至更长。假如是连环置换,上家还要等他的上家,下家还有下家,那确实遥遥无期了。”

“十几个业务员25天不开单,我工作了17年从来没遇到过。以往每个月5号之前设置的‘头单奖’,奖金200块钱,不管怎么10号之前确信被领走了,现在(11月)25号都还没人拿到。”张华讲。

深圳南山区中介一条街:仅剩两家小店

不不过上海。

从去年7月15日深圳住建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进展的通知》,到今年2月8日发布《对于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的通知》,深圳楼市记忆了一连串细密的调控。

市场在消化历次调控后起起伏伏,终于,在今年四五月金融政策逐步紧跟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后,深圳楼市一蹶不振。

戳视频,看看深圳之前差不多浮现的中介关店潮

据深圳住建局数据,2021年10月深圳市二手商品房成交为18.0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3.30%;其中二手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5.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6.42%,环比下滑11.2%。10月二手住宅过户套数为2012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

曾多次因新房入市登上楼市头条的南山区科技园片区,是深圳新房和二手房交易的热土,也是各大小中介的必争宝地。

高新园地铁站附近有一条著名的中介小街,去年市场火热时,各个颜色的中介门店遍地开花。11月23日工作日下班的傍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再次走访时,街上仅剩下两家红色的中介门店。

其中一间较大的门店,大门敞开,店内灯火通明,但前台并无人值守。记者走进店内试图询咨询,发现空无一人,前台桌子外侧放名片盒的区域也落了一层薄灰。

正当记者想要去门店斜对面另一家更小的门店采访时,一位身着西装、佩戴工牌的店员,正站在离店门口几米远的共享单车区域剥栗子吃。在与记者攀谈的过程中,他告诉记者,现下市场不行,业务量并不高,有些同事就不来店里了。

不止是同事不来店里了,在不到一年时刻内,他也眼睁睁看着周围其他公司的中介门店一家家撤离。

关闭的中介门店每经记者甄素静摄

“我们店可以生存下来,一是因为店面小,租金成本低;二是本身人就不多,高峰时八九个人,现在还剩四五个人。”

“我们还算好了”,是这位剥栗子经纪人在交谈过程中说到最多的一句话了。尽管有时仅他一人在,他们店还能保持每日开门,但据他了解,其他区域甚至都保证不了每日开店。

“没业务的事情下,有的经纪人根本不去店里了,店门就直截了当锁了。现在市场不行,公司也可不能管得十分严格。”

谈及近期工作事情,这位经纪人叹息地讲,二手房交易系统放开后,工作重点放在了与业主签委卖协议录系统上,“现在二手房成交不了,太难了,有的公司开始找我们帮带客了。”

“活下去”

记者走访上海多个区域的多家地产中介门店后发现,上班时刻,很多中介门店的工位空空如也,惟独一两位工作人员保持办公状态。

张华介绍讲,工作分配的缘故,目前她治理的1.5家门店职员大约15人,近一年平均在25个人左右,而往常最多的时候是五六十个职员。“人员流失的要紧缘故依然成交量太低,业绩受妨碍太大。”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情绪上,此前过度悲观的情绪略有企稳,怎么说最近在信贷方面的表态令市场稍微安心一些。但从实际交易事情看,二手房市场差不多处于低空运行,已经是正常流量的6折左右。换言之,市场流量小,不需要那么多人为之服务,于是,中介门店收缩,部分人员转行是事实。”

在如此的事情下,张华和同事们想的是如何让自己“活下去”,可以熬到明年,或者更久,直到交易需求真正释放的时候。

而在“活下去”这件事上,“袖珍店”给出了一个答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轮深度调控中,可以生存下来的反而是面积更小的“袖珍店”。

华栖是在深圳开有多家中介门店的老总。今年年初,他与朋友合伙,在南山中心区又新开了一家中介门店。只是就在新店刚开业不久,他就遇上了深圳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政策,新的店铺经营维艰,旧的业务也不得不慢慢收缩。

在说起今年一年的生意时,华栖第一句话算是,幸好没有选街口的那家大门店,那个还好,前期只投入了二三十万元,熬一熬还能挺得过来。

在中介行业,门店分为旗舰店和“袖珍店”等。其中旗舰店是指面积80-100平方米的大门脸店铺,店内经纪人相应也较多。而“袖珍店”则是店铺总面积在30-50平方米,店内有5个左右经纪人的小店铺。

华栖在南山区的新门店就是“袖珍店”,迎宾墙前方有一张可坐两人的桌子,就是前台;迎宾墙后是几排办公桌和电脑,是办公区域。办公区与后面的储物间用一排架子隔开,内侧还有一间茶室,是留给华栖和合伙人平时款待朋友和客户所用。

市场对各个区域的妨碍并不尽相同,华栖一面庆幸年初决定开了“袖珍店”,一面欣慰开在了南山。

连续出台多次政策之后,调控对深圳西部的妨碍要远大于中部。他在西部宝安区的三家门店陆陆续续合并到了一家,即便是公司不用给新招的经纪人缴纳社保、公积金等,华栖仍紧紧卡着人员流入,“等市场好一些再看吧”。

越不开单,越一直加班

张华所在的门店,仍在岗的职员中,很多差不多工作了10年以上,据记者观察,他们仍不时地开开玩笑,但手里没有停止工作。

“现在在岗的同事,大伙儿都在大风大浪里历练过,但不少人在压力面前差不多主动退出了。

但即使是业绩挂零,经纪人们的工作量也没有丝毫减轻。

“日常工作量翻了好多倍,别看顾客数量腰斩了,我们实际工作反而更多了。”张华讲。

现在的行情下,反正房东也不急卖,比如2000万元的屋子挂出来,房东可以同意一定幅度的让价,但客户还价往往比房东的底线更低,有的直截了当砍价8%-10%,但房东只让3%,这就很难促成了,所以有时候带看5次也难有一对诚意客户。

“我回访下来,要紧买房人预期明年房价还会下降,认为比现在还能降低二三十万元,手上拿着资金慢慢看、慢慢等。”张华讲,“不久前一位客户挂牌980万元,买房人一下子砍到900万元。即便这样,客户也未必确实想买,双方约谈之后,一个咬住不降价,一个随口砍价,太难了。”

购房人看空带来的结果是,原先交投两旺的小区,整体挂牌量也急剧减少,甚至每个星期的带看次数惟独3-4次。

因此经纪人们为了业绩都“拼了”。

据张华介绍,现在每个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早上8:30到岗、晚上9:30下班,周五周六晚上10:00下班,同时这几个月的15号到30号,都是半个月之中彻底不休息。

“事实上他们心理压力也蛮大的,就天天在店里面打电话、约带看屋子,但如此越不开单,就越一直加班,加了班依然没有业绩,日复一日压力越堆越大,离职的也越来越多。”张华坦言。

“不少人在困难面前都差不多放弃了,但他们之中还有每天雷打不动早上6:20起床的,连续工作12个小时,甚至大半个月不休息,所以我觉得现在还在坚持的人都很厉害,对不对?”

而张华作为店长,除了检查数据、核对成交等日常店长工作之外,由于市场低迷、整体业绩不佳,还需要回访所有职员的带看案例。“那个片区一个星期假如有50组带看,每个职员可能是3组或4组,但我得把这50个客户全部打电话回访一遍,这一块工作要花去不少时刻。”

除此之外,张华开始主动向数字化营销转型。

“自媒体一定要去学,而且一定要进行线上推广,包括一些直播。我们上午10:00-12:00都是都在拍摄各个房源,然后回来处理一些工作,下午还要接着拍摄,余下的时刻就安排客户见面,或者帮客户做一些琐碎的查询工作,直到下班。”

“所以大伙儿事实上依然蛮拼的,并没有讲因为环境不行就躺平了,依然要去想方法自我提升,顺应潮流去学习一些新东西,市场整体低迷就把自己的内功练练好,更积极地去面对,正确的情况就坚持这么去做,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张华笑着讲,1倍工作量不好的话就2倍,2倍不好就3倍,讲起来是过冬,但工作量可能是之前的5倍,甚至如此也并没有换到之前一小部分的收获。

地产经纪人们面对的困境估计短期难以褪去。

卢文曦讲:“从近期治理层表态来看,楼市调控基调可不能变,明年市场即便比今年下半年有‘回血’,但总体事情可不能乐观,预计上海大部分时刻成交量在每月1.2万-1.5万套震荡。”

“换长租公寓赛道看看”

或许正是因为高层紧衣缩食冻编的决定,使得人员在行业内的流动性降低了许多。朗坤是去年才刚进驻深圳的某大型中介中层治理者,他的门店在宝安区平峦山公园附近。

可能因为是新进入深圳,亟需市场份额和房源,在朗坤看来,公司采用的算是人海战术,几乎所有门店基本上近百平方米或超百平方米的旗舰店,有的店铺配置人员超过了40人。假如是在市场火热、成交快时,想要抢占市场份额,这一战术或能奏效。

旺铺待转的门店每经记者甄素静摄

但刚进入不久便遇上了连续调控,记忆了深圳楼市交易前所未有的冰封期,这一战术变成了实打实的拖累,朗坤在调侃公司时运不济的并且,也在调侃自己。

“开三季度总结会时,公司披露了整个大区排名后10位的门店,我们门店就在里面,公司要求我们收缩编制。罢了算,我们一家门店赔了就有100多万吧,那么多经纪人做不出来业绩。”

朗坤也是在那个时候离开了门店,在他看来,即便作为治理层,一个月七八千对其来讲彻底不具有诱惑,而一般业务员惟独两三千。

“熬不下去,换个赛道看看”,朗坤看中的新赛道是更需要精细化运营和治理的长租公寓,且在他自己讲来,如此的市场环境下,长租公寓做得还不错。

依然会回到地产经纪行业

全国房地产市场都在记忆一场大调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三季度全国新房商品房市场GTV同比下降14.1%。据贝壳研究院数据,第三季度全国二手房市场GTV同比下降41.6%。

在市场持续深度调整的大环境下,部分行业巨头的代理人和业务也浮现了调整。

仅以贝壳为例,据披露,截至第三季度,贝壳代理人数为51.55万人,同比增长7.9%,较第二季度减少了约3.31万人。另据三季报数据,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总成交额较去年同期下降超两成,净利润浮现近两年来首亏。

只是贝壳董事长彭永东认为,三季度的业绩既反映了该行业面临的广泛的宏观环境挑战,也反映了公司业务的韧性。虽然该季度交易总额同比下降了两成,但仍跑赢市场。

深圳链家都市总经理胡志丹在同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率表示,当下真的处于低潮期,有一批人在那个周期里选择观望与等待,还有另一批人则是在那个周期里修炼各种能力。短时刻内,二者或许看不出什么结果上的差异,但长期来看,沉下心来修炼打磨的那批人才会在将来被留下,被坚定地选择。

作为区域领头人,胡志丹除治理工作外,安抚门店或行业人员坚持做业绩等,也成了他需要日常思考的工作之一。胡志丹讲,鼓舞大伙儿越是低谷的时候越要有信心,我们用专业和服务勤勤恳恳对待每一位业主和客户,对每一个细节的要求不仅没有走样,而且标准越来越高,这算是我们自信的来源。

胡志丹表示,将来行业也一定是向前进展的,市场会对我们的服务提出更多更高要求,而我们也会尾随行业的进展而不断自我迭代进化。

“依然会回到地产经纪行业,”在采访结束道别时,朗坤主动表达了他将来的工作规划,“等一等市场好的时候,像我们如此跑惯了的人,开万把块工资坐办公室,是坐不住的。”

记者手记丨难!难!难!

不管春江水暖,亦或冬日水寒,奔波在交易第一现场的中介人总是最为敏感的。调控令牌一道接一道,楼市从过热状态应声回落,三季度开始,全国各要紧都市群新房、二手房市场齐齐降温,二手房价格下跌都市数量屡创新高,成交数量则屡现新低。

刚记忆过疯狂交易的中介人,忽然在下半年转换了画风,一边是悲观预期下购房人的迟疑和等待,一边是意犹未尽的房东咬死价格,促成交易变得步履维艰。而进入四季度,房东开始主动降价,买卖僵局有望松动之时,又再次面临信贷紧缩。“难”,成为下半年中介行业最贴切的形容词。

所幸,一度紧张的房贷似有松绑之意。央行、银保监会表示保障刚需群体信贷需求,但在操作层面短期仍难纾困。成交是否接着低位运行?二手房市场2022年能否迎来转机?拭目以待。

记者:包晶晶甄素静

编辑:陈梦妤

视觉:刘青彦

排版:陈梦妤王蜀杰

每日经济新闻

来源:多特软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