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度逐步上升 业内热议ESG投资怎么本土化

时间:2023-06-08 15:43:24 推荐 642

(记者 黄一灵)随着社会责任投资在国际上呈现主流化的进展态势,我国社会各界关于和环境(E)、社会(S)、管理(G)因素相关的投资决策和风险治理的关注度逐步上升,资产规模也在快速增长。与此并且,政府、金融机构、科研与评级机构、企业等协同发力,正在积极构建中国本土化的ESG投资体系。在过程中,“本土化”与“国际化”怎么顺利接轨、畅通交流,一直备受行业关注。6月6日-6月7日,2023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期间,由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主办、上海农商银行协办的“ESG投资怎么本土化”主题发言环节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与会嘉宾认为,在ESG投资本土化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理念咨询题。“要从传统的利益最大化投资转向商业目标和社会目标并重的社会责任投资。”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讲。

并且,关注双重目标的实现,就意味着资本不能不过短期逐利,还需要树立长期目标。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ESG要求我们所有的企业和资本必须关注环境、履行社会责任、完善管理体系”。

在实践中,ESG投资本土化关键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利用好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不管是从国际经验依然我国的国情来看,政府能够对ESG投资生态体系的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2020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双碳”目标,我国ESG投资进入进展快车道。目前,各级政府在制度设计、信息披露、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并取得了良好发展,一批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始践行ESG理念。

ESG投资的本土化既不是照搬照抄国际经验,也不能孤立于国际体系之外。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ESG投资体系,完善我国的信息披露、评价标准是重中之重。怎么把握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关系?怎么让本土的体系既可以被国际标准所接纳又符合我国的国情?姜建清认为,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的国情在不少方面具有特殊性,比如我国的社会责任需要更强调乡村振兴、中小微企业赋能等,我国的信息披露和数据基础也与国外不同;在认清那个现实的基础上,我们要推动国内与国际标准的对接,主动参与国际相关标准的讨论和制定,为ESG的进展和完善贡献中国的智慧。

ESG投资体系的本土化离不开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的实践与经验。“上海农商银行从2007年开始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今年首次发布ESG报告。2023年初明晟公布的最新ESG评级结果中,上海农商银行获得目前境内上市银行最高评级——A级,体现了良好的ESG治理水平。”上海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顾建忠介绍,在新一轮战略中,上海农商银行提出打造“ESG治理的示范银行”这一目标,从可持续经营内生能力和品牌建设角度推进,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并且,更追求社会价值,全力打造中小银行公司管理的典范、打造长三角最具绿色底色的银行、打造普惠金融赋能社会管理的上海模式。

而金融机构从传统金融业务逐步转向实现ESG目标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大量的挑战,怎么寻找到合适的定位和新的机遇,关于金融机构来讲也是特别重要的咨询题。“要高度重视金融服务业在ESG投资本土化方面的作用,ESG投资差不多成为金融市场的焦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方讲像我们国家差不多建立了绿色低碳循环进展的经济体系,启动了全国的碳交易市场交易,包括我们也宣布了不再新建境外的煤电项目,积极参与了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扎实推进低碳转型的工作,这些都给金融业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和挑战。”姜建清讲。

关于如何样做好本土的ESG投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可持续金融学科进展基金学术主任邱慈观提出了具体的建议:“第一是我们的基金经理人必须要加强专业能力,特别熟悉投资策略的具体应用;第二是要加强社会整体的ESG认知;第三是政府要参与ESG本土化的讨论,要看到ESG理念与中华文化的一些传统观念是特别一致的;第四是能够经过公开甄选产品来提高我们社会的认知跟投资人的兴趣”。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