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或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
有研究人员表示,由于世界海洋温度飙升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到来,2023年或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而此前有记录以来气温最高的一年是2016年,下面大伙儿就和腾阅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2023年或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
2023年或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
近日,我国北方多地气温突破40℃,让许多人“热到怀疑人一辈子”。
其实,被“炙烤”的不只我国,而是全球。研究人员表示,随着世界海洋温度的飙升和太平洋厄尔尼诺的到来,2023年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地球正走向“未知领域”。
此前,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是2016年,而本月的气温记录显示,2023年的气温可能接近2016年。欧盟地球观测打算——哥白尼打算的数据显示,气温峰值浮现在6月9日,当时全球平均气温为16.7℃,仅比2016年8月13日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低0.1℃。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类驱动的气候变化仍在使全球升温,但没有证据表明今年这一进程加速了。
除气候变化导致目前1.3℃的升温外,特定的变暖条件叠加,使得温度纪录屡创新高。几个月来,科学家一直警告讲,由于世界各地一系列的海洋热浪,海面温度一直处于历史新高。6月11日,北大西洋的温度达到最高点——22.7℃,比2010年6月的最高纪录还要高0.5℃。
导致海洋升温的厄尔尼诺刚来,年底才达峰值。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海洋这样热?
在哥白尼打算成员SamanthaBurgess看来,大气动力学变化导致信风减弱是最有可能的缘故。在北大西洋,风力减弱可能减少了从撒哈拉吹来的灰尘数量,而这些灰尘通常可以帮助海洋降温。
“海洋温度和空气温度在一年中的那个时刻段飙升令人惊讶。迄今观察到的事情表明,2023年可能是最热的5年之一。”Burgess讲,“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样‘温暖’的海洋,而且空气温度也即将打破纪录。我们正处于未知领域。”
同样是厄尔尼诺加上气候变化,但今年与2016年的高温表现却截然不同。2016年,气温峰值集中浮现在西伯利亚和北极地区;2023年,包括南极洲在内的多个地区都浮现了高温天气。
近几个月来,人们越来越担心南极海冰减少,因为今年2月,南极海冰面积仅为179万平方公里,创下历史上海冰面积最小纪录。虽然随着冬季来临,海冰正在缓慢增加,然而面积仍远低于平均水平,增长速度也比以往慢得多。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6月初全球平均气温创新高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15日表示,6月初的全球平均气温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打破了此前的气象纪录。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副局长萨曼莎·伯吉斯讲:“世界刚刚记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初,今年5月也只比历年最热的5月低不到0.1摄氏度。”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初的全球气温打破了该机构气象数据中的同期纪录。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6月7日至11日期间,全球日平均气温高出1.5摄氏度或以上,其中6月9日的气温高出1.69摄氏度。
对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提出的目标是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操纵在2摄氏度内,并为把升温操纵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法新社相关报道讲,尽管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数据显示这是首次6月初的平均气温突破1.5摄氏度目标,但近年来的冬季和春季平均气温已多次超过这一目标。
厄尔尼诺的妨碍不不过高温
在厄尔尼诺形成的早期——北半球夏季,它关于热带及南半球天气气候系统妨碍最为显著。厄尔尼诺带来的暖水会加剧太平洋中东部的飓风;在厄尔尼诺进展高峰期——北半球冬季,它的妨碍会偏向热带高纬度地区,并妨碍北半球冬季气候。
在1997—1998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期间,东非地区发生暴雨和洪涝;印尼和澳大利亚北部的雨季提早结束,并遭遇高温柔干旱,多地发生森林大火。2014年我国浮现“暖冬”,2015年印度浮现高温,菲律宾发生严重干旱,我国夏季南方暴雨频发,都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
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路径西太平洋较南海更为活跃,活动中心偏东偏南,活跃范围包含日本海及其以东洋面,妨碍南海及华南南部的台风偏少。受厄尔尼诺妨碍,全球粮食产量也会产生波动,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产量都将受气象条件妨碍产生不同程度波动。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造成2016年印度小麦减产至少14%,南非粮食产量减产25%,我国大麦产量下降7.3%。
就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妨碍而言,国家气候中心分析历史数据发现,厄尔尼诺进展年的夏季,华北南部、华中北部、华东中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易偏高。其中华北西南部、江南中部、华南东北部、新疆北部的高温日数达到30天以上。
厄尔尼诺也会给我国部分地区带来极端干旱现象。例如,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带来明显高温热浪,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浮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
专家表示,此次厄尔尼诺至少将持续8至10个月,对我国冬季气候和夏季降水有显著妨碍。一方面,厄尔尼诺的进展将会导致夏季我国南方降雨量增加,北方降雨量减少,浮现南涝北旱的形势,需警惕南方都市浮现内涝;另一方面,厄尔尼诺将会导致冬季偏暖,甚至浮现暖冬。
怎么应对厄尔尼诺?
依照国家气候中心分析历史数据发现,厄尔尼诺进展年的夏季,华北南部、华中北部、华东中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易偏高。其中华北西南部、江南中部、华南东北部、新疆北部的高温日数达到30天以上。
厄尔尼诺也会给我国部分地区带来极端干旱现象。例如,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带来明显高温热浪,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浮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
“各地都应针对厄尔尼诺事件的进展做好应对准备。”周兵同意媒体采访时表示,高温热浪事件对当地工农业生产、水资源、生态环境、能源保供、人体健康及人们日子等造成诸多不利妨碍,持续性的极端高温极易诱发复合型气象灾害,迫使干旱爆发速度越来越快,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由缓旱向骤旱的转变。
在周兵看来,面对极端高温新常态局面,要做好科学应对的预案和充分准备。一方面经过不断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减少高温,把气候妨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也要建设高温习惯型社会,有预警,有评估,把资源准备好,有更好的提早安排,让它科学合理有序,长远建设。
他表示,对公众而言,白天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和劳动;室外作业时应戴上草帽,穿浅色衣服,备好饮用水和防暑药品,如感到头晕不舒服应马上停止劳动,到阴凉处休息;空调温度应操纵在26~28℃,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8℃;注意饮食卫生,遇事戒躁忌怒,少食多餐,切忌过饱过腻;外出注意防晒,提高自身防范中风的意识和能力。
来源:腾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