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市场机制 加快财富治理行业改革
在日前召开的2023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多位监管部门人士和专家表示,需要加快财富治理行业的改革进展,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大力进展买方投顾,进一步强化治理人的信义义务。
提升客户投资体验
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治理委员会首席检查官王朝弟表示,财富治理和资产治理行业作为连接国民财富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距离高质量进展仍有一定差距,非常是以个人财产为运作基础的财富治理短板突出,迫切需要加快改革进展。
谈及怎么推动进展,王朝弟认为,资产治理和财富治理行业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日子的向往,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对客户需求精准画像,稳步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财富治理和养老保障等需求。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按照公平公允原则,从全市场选配优质资管产品,更好惠及人民群众。要积极探究以客户为中心的收费模式,提升客户投资体验。
并且,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建立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王朝弟建议要“双轮驱动”,在产品端,经过资产治理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优质产品供给;在客户端,经过财富治理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产配置、提升适配性。进一步加强科技赋能,提高运营效率。
此外,法治建设也是推动资管业务高质量进展的重要保障。中国证券监督治理委员会首席律师焦津洪介绍,《私募投资基金监督治理条例》将私募投资基金业务活动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进行监管,针对行业突出咨询题强化源头管控,划定监管底线,规范私募投资基金“募投管退”各关键环节的相关活动,支持创业投资基金健康进展并对创业投资基金实行差异化监管,有效夯实私募投资基金的法治基础,必将有利于私募投资基金以及整体资管行业的高质量进展。
进展买方投顾制度
关于财富治理领域存在的“产品赚钱投资者不赚钱”的咨询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巡视员周学东认为,应大力进展买方投顾制度。
“目前财富治理领域一个很大的缺失在于买方投资顾咨询制度未进展起来。”周学东指出,金融机构既是资管产品的提供者,又并且作为资管产品的销售机构,在向客户提供财富治理服务时,过度关注产品销售,甚至存在内在的角色冲突和潜在的道德风险。
为此,周学东强调,需要大力进展买方投顾制度。一是关于持牌资管机构,必须要建立严格的“防火墙”机制,以防止利益冲突和潜在的道德风险。二是应当探究进展独立的买方投顾机构,即本身既无产品创设,也无产品销售业务,纯粹做资产配置投资规划问的专业机构。
周学东表示,以各类创业投资基金为代表的直截了当股权融资,在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的早期时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为了吸引社会资本非常是居民财富经过股权投资方式进入国家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政府性基金包括产业引导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的介入也十分重要。“可鼓舞财政性基金、产业引导基金等政府性资金在参与创投基金的过程中,以实缴额为限,尽可能多承担风险和亏损,尽可能多地让利于创投基金及投资者,并且做好机制设计,防范利益输送和道德风险。”
履行信义义务
“信义义务是资产治理和财富治理行业生存进展的核心根基,要敬畏受托责任,履行信义义务,秉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行业文化。”王朝弟强调,行业要树立审慎经营理念。合规经营是资产治理和财富治理行业生存进展的红线底线,要增强法治观念和合规意识,建立健全内控合规治理体系,推动行业形成良好进展生态。
焦津洪认为,应进一步强化治理人的信义义务,并以压实治理人信义义务为抓手,推动全行业强化规范运作的理念。
具体而言,焦津洪表示,治理人应当健全利益冲突风险防操纵度体系,完善关联交易决策程序等内部治理制度,对实施利益输送、侵占挪用基金财产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追责咨询责,切实履行防范利益冲突、保护基金财产安全的主体责任。
焦津洪认为,在资金募集环节,治理人应当严格履行投资者适当性义务,在全面了解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向投资者充分揭示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推举产品,确保投资者的资质与产品的风险特征相匹配;在投资运作环节,治理人应当对投资项目充分进行尽职调查,严格按照规定的投资范围和资金用途,审慎地作出投资决策,确保投资风险总体可控、运作合规稳健。治理人还要充分披露信息,不断增强基金治理运作的透明度。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