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费用开始上涨

时间:2023-07-19 14:33:09 推荐 313

近日,很多新能源车主发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开始涨价,有的涨幅接近一倍。下面大伙儿就和腾阅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费用开始上涨。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费用开始上涨

进入7月,很多在郑新能源车主称,郑州市域内几乎不同品牌新能源充电站迎来涨价,相较于平日最便宜的“深夜时期”,涨价后的充电费用,涨幅接近一倍。

顶端新闻记者查询发现,除了郑州,全国其他都市新能源充电站也迎来一定幅度上涨,特来电充电相关工作人员称,目前在郑区域充电价格由当地子公司进行调控,总部对此无权干涉。

郑州多品牌充电站充电价格上涨

顶端新闻记者查询发现,郑州目前主流充电站的充电品牌包括特来电、联合、星星充电以及e充电,上述充电品牌充电桩在郑州市区内分布数量均破百,充电场区均遍布郑州市域6区,其中又以星星充电更甚,截止至7月18日,星星充电在郑充电桩数量差不多破千,仅在北三环与中州大道附近一处充电站,充电桩数量为72个。

以星星充电为例,市民王先生于7月7日1:40在商务外环星星充电站进行充电,共计充电25.881度,消费13.2元,平均价格为0.51/度,(其中停车费用为限时2小时,超过首小时收费4元,),7月18日,上述位于郑州商务外环的星星充电,并且段价格为0.78元/度(加上服务费)。

除了星星充电外,顶端新闻记者发现,e充电(国家电网)所在的郑州市域内的充电桩也迎来价格上浮,杨琳于今年5月13日2:49在紫荆路e充电,共计充电38度,一共消费15.62元,平均价格为0.41/度,此时该充电桩在0:00-7:00时段,充电价格为0.62/度,涨幅近50%。

而类似于特来电、联合等品牌充电站充电价格相较之前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上涨,涨幅均在30%以上。

同品牌不同区域、相并且段充电价格涨幅不同

此外,顶端新闻记者发现,即使是相同品牌的充电公司,然而在不同区域内、相并且间的事情下,充电费用也不相同,涨价幅度也不相同。

以e充电为例,涨价后,e充电当日最高充电价格为1.69元/度,在14:00时段,郑州市区内该品牌最高充电价格为1.69元/度,最低充电价格为0.82元/度。

在探访过程中,有市民向顶端新闻记者反映,以黄河路花园路附近两处相距500米左右的e充电充电站为例,由于其原本并且段价格不同,通过上涨后,价格依旧有0.06元/度的差价,“这就让人觉得很困惑,为何相同品牌的充电站价格不同,涨价的幅度也不相同?”有市民称。

而如此的事情,几乎存在于各个充电品牌中。

e充电相关工作人员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商用充电桩充电共有两项费用,分别是电价及服务费,其中电价是由国家规定的,充电桩是由省政府规定的,充电服务费标准上限由省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或其授权的单位制定,用于弥补充电设施运营成本。

“假如市民觉得所在充电区域价格昂贵,能够自行选择较为合适的时段或地区进行充电。”该工作人员称。

而特来电充电相关工作人员告诉顶端新闻记者,该公司目前在郑州区域的充电站价格及服务费调控均由当地子公司直截了当负责调控。“他们是有那个权利的,而且不同充电站可能属于不同子公司,因为无论是基础服务费用依然充电电价的涨幅,基本上由他们直截了当讲了算的。”

并且该工作人员称,针对子公司调控充电价格的事宜,特来电总公司无权干涉子公司的决定。

但并且,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品牌也推出了充电会员价以及套餐价,大多数车主只需每月缴纳固定的会员费用,即可在全天所有时段享受0.06元/度左右的充电优惠。

运营成本高、用电方案变更或为运营商“集体涨价”缘故

其实,商用充电站悄然涨价,郑州并非个例,几乎是同一时刻,上海、杭州等地也有网友爆料称,自己所在的都市商用充电站充电费用迎来大涨。

有网友爆出的截图显示,上海虹桥一地充电站,午餐时段(12:00-13:59)涨价超过0.6元,目前价格为2.05元/度。

而很多都市、不同品牌“协商式”的涨价引来网友热议,有网友不解为何充电站充电费用忽然涨价,也有网友质疑充电公司是否差不多“布局完成,只待进场收割?”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市场上充电桩涨价缘故可能是因为其背后运营商成本经营咨询题,“目前充电桩的运营商,大部分都不盈利,可能除了少数头部的特来电等能够盈利以外,其他的运营商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张翔解释称,此时市面上运营商经营的公共充电桩的电价,普遍比家用充电要贵不少,“在普通一线都市,运营商用电价格平均一度电为2元左右,然而车主夜晚在家充电,一度电为0.3元左右。”价格的差距会造成运营商运营成本的提高,“此外,运营公司需要给停车场支付额外的停车费用,那个也是不小的开支,再加上此时市民们在公用充电桩充电热情下降,自然会造成运营商亏损持续增加。”

并且,张翔认为,此次多都市不同品牌浮现涨价事情,或许同今年5月国家进展改革委印发的《对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有关。依照《通知》,6月1日起实行新的电价方案,《通知》中明确,新电价方案将用户用电价格逐步归并为居民日子、农业生产及工商业用电(除执行居民日子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以外的用电)三类。而大型充电站的用电被划归到了工业用电中。

政府可出台多种可行措施保障车主权益

然而并且,张翔告诉记者,他并不认为目前公用充电市场会浮现“集体收割”现象,“目前国内较为主流的充电品牌有5种,且整体实力较为均衡,都处于进展中时期,且大多都在寻求投资,于是目前是可不能浮现直截了当对目标群体进行收割的现象。”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认为,就多品牌充电站几乎“共同涨价”,相关政府部门则应介入调查,避免部分运营商成立“垄断性质的联盟”或有“共同协商涨价”行为的决策过程,“假如有则涉嫌不正当经营。”

关于怎么稳定公共充电价格,宋向清认为,政府应将其视为公共服务设施组成成分,经过政府层面宏观调控,统一制定相关合理价格切身保护车主权益。

张翔称,为避免运营商浮现寡头事情,当地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不同运营商实施分区治理,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避免一家独大,肆意调控价格的事情浮现。

公共充电桩显现诸多咨询题

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665.2万台,车桩比为2.4:1,距离车桩比1:1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依照相关机构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700万辆,增幅近6倍,届时充电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08亿元,全球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

随着充电设施需求的增长,公共充电桩逐渐显现诸多咨询题。例如,国内电力和土地资源稀缺,场地选择与获取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需要思考地方的可访咨询性、成本和土地用途规划等因素。此外,还存在充电设施区域分布不均匀、使用率低,破损与故障率偏高,燃油车占位现象普遍以及充电速度慢等咨询题。

为满足市场需求,总部位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小可乐科技以充电设施大数据、云计算、视觉AI等先进技术为技术底座,以ECMP电动汽车充电监控运营治理平台为核心,以“高频充电”为目标场景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提供包含了充电站模型预测选址、工程作业、充电桩生产/研发、场站配套设备、充电平台终端开辟迭代、储能方案、运营治理等环节在内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小可乐科技创始人李翔称:“充电场景是智慧出行中重要的一环,小可乐科技高频充电解决方案具备高翻台率、低故障率、无油车占位等特点,对B端用户最大的作用算是降本增效,对C端则是实现新能源车‘随时需要随时充电’的需求。”

“高频充电”解决方案落地

据介绍,小可乐科技经过智能地锁、道闸等设备,保障充电车位可不能被油车占位。此外,经过自研充电桩设备和智能治理平台,保障充电站持续稳定运行,并提高治理效率。

“经过这种解决方案,90%的充电站可实现充电桩利用率都大于30%,而运营商只需要一台手机就可以轻松治理数十个场站,节省了大量治理成本。”李翔讲,“我们有一支特意的团队在治理,假如运营商是初入行业,我们会从选址时期就介入,依照系统预测模型给出合理的建议,投入运营后我们还会关注每个站点的电损事情。”

据悉,截至目前,“高频充电”解决方案已在全国落地近千座充电站,与多家国内外头部企业的智能生态体系深度融合并长期合作,已获得85项各类专利及知识产权。

在能源互联网领域,小可乐科技也在积极推进储充一体化布局。充电站能够在夜晚用电需求低谷期储存电力,并在用电高峰期向车主提供充电服务,经过峰谷差价实现盈利,参与能源互联的交易过程。整个过程中,充电站如同一个小型的储能系统,承担着充电放电的功能,帮助电网平衡供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且也降低了充电成本,开创了一种创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李翔介绍,预计今年年底,小可乐科技的储充一体充电站会正式上线。并且,高频充电站规模将会持续扩充,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向华南、华北地区辐射,小可乐科技打算将来3年将建设5000座高频充电站。目前,小可乐科技已开始对接洽谈融资,打算用于平台的运营治理及产品的研发升级。

来源:腾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