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进展调研行丨北京大夫的双城日子
科技日报记者刘莉何亮
每天早晨7点50分,一辆白色的中巴车会准时停靠在河北保定东站的停车场,等候来自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们。最多的时候,这辆车一次要接20多位大夫,郝津生便是其中的一位。除了是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之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耳鼻喉科主任。
7月20日,记者随“高质量进展调研行”河北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见到了多位过着双城日子的北京大夫。
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保定市儿童医院)1958年建院,2015年5月由北京儿童医院托管,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首家推行跨省托管的公立医疗机构。
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外景(采访对象供图)
与保定相距150公里外的北京儿童医院是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作为国内儿科“国家队”吸引着全国各地患儿进京就诊,平均日门诊量约一万人次,其中60%来自京外,河北患儿居首,亟待合理疏解。京津冀协同进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的合作模式应运而生。
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们来保定可不是蜻蜓点水式,而是常态化来这个地方出诊会诊、查房说座、科研带教、开展手术。“我每周一到周四在保定上班,其他时刻在北京,周五是固定的专业门诊,有时周六日也会参加门诊值班。”郝津生告诉记者。从2019年3月起,他担任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耳鼻喉科主任。
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郝津生同意采访。科技日报记者刘莉摄
“我家在北京的木樨地,从家出来坐上火车,再到保定的医院普通是2个多小时。”郝津生把G485次列车的时间表记得非常清晰:早晨7点12分北京西站发车,7点54分到达保定东站,车上42分钟。每周一到周四,他都坐这趟车来保定上班。“晚上回去的车也多,依照工作事情随时订票。”方便的交通让他觉得双城日子很便捷。“少部分专家的下沉,能够让大量地点群众少跑路”,这也让郝津生感觉到自己在双城间奔波的价值。
保定当地政府和医院也竭尽全力为北京来的大夫们解决各种咨询题。“每天早晨有车在火车站接我们,还给我们安排了宿舍,遇到天气不行等特殊事情,我们就住在这个地方,很方便。”郝津生告诉记者。
通过8年的协同进展,这家位于保定的医院从名不见经传进展成一流的现代化三级儿童医院。
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主任王焕民教授在保定出诊并与保定病区主任孟德光大夫一起探讨病情(采访对象供图)
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院长田剑告诉记者,截至今年5月,北京专家在保定诊疗患儿3万2千人次。北京儿童医院有400多位专家,一万多人次来保定帮扶,委派21位专家担任保定科室“双主任”或科主任,全面负责保定医院各专业的进展。上至怎么搞科研做项目,下到怎么与患者沟通,北京专家都会手把手、心贴心地教。
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院长田剑介绍医院学科建设事情。科技日报记者刘莉摄
此时,前来这个地方就医的保定以外的患儿占比超过80%,来自全国各地。这家医院不仅解决了保定及周边乃至全国患儿看病难的咨询题,也进一步有序疏解了北京非首都功能。
同样来自北京儿童医院的主任医师杨骏告诉记者,与保定的合作对学科进展也有好处。北京儿童医院因受空间限制,无法建设更多的干细胞移植仓。2021年6月该院的干细胞移植科整体落户保定,设16间百级移植仓(每立方米细菌数不超过100),4间千级移植仓,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科室启动以来,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患儿顺利在此同意治疗。
2022年,这家医院入选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名单。随着京津冀协同进展的步伐加快,将有更多过着双城日子的北京大夫浮现在这个地方。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