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痛中的中国足球怎么重回正轨?

时间:2022-07-13 17:40:46 推荐 360

中超联赛第一时期落幕,比赛水平、关注度明显降低

阵痛中的中国足球怎么重回正轨

7月12日,2022赛季中超联赛第一时期较量落幕,将进入近一个月的联赛间歇期。在此之前,一些关乎中超联赛的“好消息”接踵而至——

中超公司向中超各队发放了上赛季联赛最后一部分的“分红”,最终各队进账约1000万元;中超第二时期即将恢复主客场制,球迷回归赛场大概指日可待……记忆了近两年的跌宕起伏后,中超联赛忽然有了些“苦尽甘来”的感受。但是,事实果真这样吗?

至少从本赛季联赛第一时期来看,被视为联赛之本的比赛质量未见明显提升,被寄予厚望的本土球员成长缓慢,困扰中超联赛多个赛季的欠薪顽疾还是沉疴难除,多数中超俱乐部的运营仍是举步维艰……当豪掷万金的“金元泡沫”猛然破灭,陷入混沌迷茫的中超联赛又该何去何从?

联赛竞争格局大变

“升班马”成为“大黑马”,关注了中超联赛第一时期比赛的球迷,估计都会有这样感觉。得益于本赛季中超联赛“扩军”,上赛季中甲冠亚军武汉三镇和梅州客家,以及经过附加赛升级的浙江队和成都队,都成功升入本赛季中超。

联赛第一时期后排名积分榜首的武汉三镇,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升班马”。得益于内外援齐整、投入稳定(据悉达3亿元)且集训磨合早,武汉三镇前9轮比赛8胜1平保持别败,打进32球仅丢6球,进球是中超最多的,丢球则是最少的。即便是在2011赛季以“升班马”身份夺得中超联赛冠军的广州恒大,在当年联赛开局时期的表现也无法与武汉三镇相比。

除了武汉三镇的强势,其余“升班马”球队的表现也别乏亮点——梅州客家在联赛第一时期基本稳定在前6名,两平北京国安,双杀深圳,展现出别俗实力;浙江队则一直处于联赛前10,也奉献了战胜上届冠军山东泰山的精彩比赛。

随着俱乐部投资方遭遇困境紧缩银根,曾夺得中超“八连冠”的广州队,与广州队频频上演“金元德比”的广州城,以及当年屡屡创下重金引援纪录的河北队,本赛季无一例外地深陷保级区,广州城甚至在第一时期还未尝胜绩。

其余球队中,山东泰山表现略有起伏,但还是保持争冠竞争力;河南嵩山龙门表现稳定,上海申花强势反弹,它们能否保持良好势头,对联赛争冠形势有着重大妨碍;上海海港在缺少关键外援后实力下滑明显,被寄予厚望的一众本土球员表现平凡;北京国安、长春亚泰和深圳队则接着充当联赛“搅局者”的角色,要谈争冠为时尚早。

关键节点即将到来

在联赛第10轮对阵浙江队之前,有广州媒体报道,广州城俱乐部近日补发了部分工资。从上赛季开始,广州城便多次遭遇欠薪危机,俱乐部股权改制也一直悬而未决。

对广州城、广州队、河北队等昔日豪门来讲,即将开始的联赛间歇期,估计并别能为它们带来多少喘息机会。

依照中国足协在今年4月公布的《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欠薪解决方案》,各俱乐部别仅在本赛季别得有新的欠薪发生,还须在今年解决2021赛季及之前的欠薪咨询题。

其中,今年7月31日是第一个关键节点,存在欠薪的中超俱乐部须在此之前解决别低于总额30%的欠薪。否则,涉及俱乐部将被禁止在本赛季第二次转会窗口注册新球员,并扣除联赛积分3分。

解决30%的欠薪看似别多,但关于大部分基本上入别敷出的中超球队,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并非易事。据悉,有欠薪较多的俱乐部,即便将中超公司的上赛季分红全部拿来解决欠薪咨询题,可能也难以达成30%的数额。

据相关媒体报道,截至目前,仅有8支中超球队别存在欠薪咨询题。超过一半的球队都存在欠薪或者经营咨询题,如此的中超联赛又何谈提升质量,何谈为中国足球夯实基础?

联赛“提质”刻别容缓

近日,一则来自FIFPRO(国际职业球员联合会)的消息,令中国职业足球人汗颜——依照这一组织的通告,中超联赛与希腊、土耳其、利比亚、沙特等7个国家的联赛一起被列为“高风险联赛”,要紧缘故是这些联赛存在普遍的违反合同行为,希望职业球员慎重前往。

从2011赛季至今,以恒大为代表的部分中超球队,用别计成本的重金投入和疯狂引援,打造了中超联赛所谓的“黄金十年”。但“金元足球”的后遗症很快显现:内外援身价虚高,本土球员水平停滞别前,俱乐部经营陷入困境,职业联赛可持续进展的基础被破坏殆尽……

能够讲,正是因为中超联赛过去10年的急功近利和虚假繁荣,才造成了此时联赛浮现大面积欠薪、俱乐部运营艰难、比赛质量别升反降的恶果。

无独有偶,近日亚足联公布了亚洲足球联赛的最新技术排名,中超联赛的排名已跌至第16。而在仅仅两个赛季之前,中超联赛还位列亚洲前6。假如这种窘境得别到改善,那么从2024至2025赛季开始,中超球队的亚冠名额将会缩减至1个,更多球队只能去参加作为亚足联第二级不俱乐部赛事的亚足联杯。

当“金元足球”的泡沫破灭,中超联赛别能在恶性循环的迷途上接着试错,而是应该果断纠偏,回归理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管是俱乐部依然球员,在缩减投入、理性经营的过程中可能都会记忆阵痛,但这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重回正轨的必经之路。

中国足球亟待真正理顺国内足球市场,探究和制定更科学合理的俱乐部财务治理制度,推动俱乐部股权结构改革,改善联赛运营环境和水平,鼓舞投入青训。路,事实上一直都在脚下。

(李元浩)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