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债化解宜先治标 重“纾困”方为上策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将“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后,怎么统筹开展地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已成为近期讨论的焦点。思考到化债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且当下地点政府偿债压力咨询题突出,经过治标为治本赢得时刻,以时刻换空间乃当务之急。
近年来地点财政收支紧平衡咨询题不见改善,叠加部分地区融资成本上升,部分城投公司盈利能力偏弱,以城投平台形成的有息债务为主的地点政府偿债压力与日俱增。这一咨询题在自身财力偏弱的部分省份更加尖锐,并加剧了市场对地点城投风险的担忧情绪。
从近期多省公布的上半年预算执行事情的报告来看,多地政府均指出当前政府可用财力较紧张,预算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江西省更是指出当地部分市县政府法定债务率上升较快,政府债券处于还本付息高峰期,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任务较重。
于是,化解规模庞大的存量隐性债务宜早不宜迟,帮助财政实力较弱的地点政府渡过难关应是今年化解工作的首要任务。尽管中央财政多次重申“谁家的小孩谁家抱”的不兜底表态,但经过施策避免尾部城投违约,支持有偿债困难的地区拉长时刻化债,避免浮现系统性风险,无疑将稳住市场信心,推动地点财政更可持续地进展。
尽管化债工作千头万绪,化债举措多种多样,但从尽快“纾困”的角度,债务置换和债务展期是短期内行之有效的方式。经过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置换隐性债务,以及推动金融机构对债务展期等举措颇受专家学者的广泛推崇。这两项举措并不新鲜,但又都存在一点制约,前者发行规模受制于地点政府债务限额与余额,后者实施过程中需要思考到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防控。
整体来看,以时刻换空间的化债方案,应该财政化债与金融化债一同发力,资源多向自身偿债能力不足的地区倾斜,经过严格开展债务甄别与划分,再采取债务置换或金融机构优化展期等方式针对性解决。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