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获嘉:沃野流金时 丰收欢歌起

时间:2023-09-11 11:58:01 推荐 587

金秋九月,迎来丰收的季节,一幅幅充满希望的丰收画卷在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徐徐展开……行走在田间地头,红红的高粱迎风曼舞,娇艳的葡萄挂满枝头,翠绿的黄瓜长势喜人,玉米、大豆随风起浪。初秋的同盟大地,处处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千亩高粱点美景,一泓沧浪映年丰。9月7日至10日,获嘉县照镜镇东仓村正在举办首届高粱丰收节,绵延成片的高粱迎风曼舞,不时泛起阵阵“红浪”,一串串籽粒饱满的红高粱从枝叶间探出,空气里弥漫着阵阵粮香。红红的高粱穗像是成排成列的红灯笼,在阳光下闪着亮澄澄的光,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目前种植高粱1300多亩,今年预计亩产在1300斤左右,每斤高粱的市场价在1.5元左右,预计可实现收益250余万元。同时,把千亩高粱田与文旅相结合,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东仓村党支部书记王堂龙说:“首届高粱丰收节每天吸引近万人前来观赏,‘东仓油洛馍’成为网红农产品,每天最少收入5000元。”

获嘉县亢村镇刘固堤村有多年的葡萄种植历史。目前,刘固堤村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亩。眼下正是葡萄上市的季节,走进刘固堤村旺达葡萄种植基地,一株株葡萄藤郁郁葱葱,一串串娇艳欲滴的葡萄坠满枝头。基地坚持以“绿色生态,智能高效”为发展方向,兼具观光采摘、技术培训等经营项目。

“户太8号和阳光玫瑰,都是精挑细选后引入的品种,市场认可度高、经济效益好,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阳光玫瑰了,成熟后的高品质阳光玫瑰果实饱满,颜色黄绿晶莹,肉质爽脆多汁,似有玫瑰香气,大家非常喜爱。”基地负责人王新军说:“对于葡萄来说,高产又优质几乎是无法兼得的,为了提高质量,我们每亩产量控制在3000斤左右,一串葡萄控制在70粒左右,并不是越大的葡萄越好吃!”

走进获嘉县农业科普园,一颗颗色泽鲜亮、饱满丰盈的西梅挂满枝头,工人们忙着采摘、分拣、过秤、装箱。

“我们的西梅都是从新疆引进的品种,不仅个大果甜,而且产量也很高。”看着眼前累累硕果,合作社社长崔豪山眼里透着光,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每年西梅丰收的季节,我都来这里工作,每天收入90元左右,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能赚钱,一举两得。”正在采摘果实的大呈村村民王道红开心的说。

走进素有“蔬菜之乡”美称的获嘉县太山镇,一根根翠绿的黄瓜挂满藤蔓,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筐,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我们村2023年共种植了600多亩温室黄瓜,现在正是大棚黄瓜收获上市的季节。4月中旬,我们就开始陆续采摘,一直到9月底采摘结束。平均下来,一亩地能采摘7000多斤,收益在8000多元。”太山村党总支副书记马吉设介绍。

获嘉县太山镇党委书记汪文军说:“自宋朝,民间就有‘太山的黄瓜进过京’的说法。2023年以来,我们通过对全镇土地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有效地开展土地流转,成立了一批大规模种殖业的专业合作社,打造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之路,促进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走进照镜镇巨柏村惠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辣椒基地,种植户冯双喜高兴地为记者算了一笔“丰收账”。“我今年种了80亩辣椒,每亩地大概能收干品700斤,回收价每斤12元,前期投入不大,打药有飞机,浇水有地埋管,不费啥工,保守点算能卖60多万。”望着一簇簇火红的辣椒,冯双喜心里美滋滋地。

高标准示范田里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徐方子看着长势喜人玉米、大豆,高兴地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近年来,获嘉县紧紧围绕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总体目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新途径,着重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延伸乡村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水平,最终形成了“农业+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振兴乡村的经济发展。

“我们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公司+农户’等联结方式,让‘丰’景成‘丰’产变‘丰’年。”获嘉县委书记赵明俊说:“我们将充分挖掘农业生态、文化、社会等功能,因地制宜推动农田变公园、乡道变赛道、产品变礼品、民房变客房等工作,形成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促农业增效,让农民增收,做好乡村振兴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