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主城区采用智能化排水运营治理新模式
淮安市主城区控源截污PPP项目——污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和治理平台以GIS为核心,运用大数据、物联网、BIM、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横向业务范围全覆盖、纵向跨职能治理机构全覆盖”的一体化、信息化体系,实现全息化、集中化、实时化、智能化的排水运营治理新模式,保障都市排水系统安全高效运转。
系统录入,描绘地下“活地图”。平台对现状排水设施进行地理信息采集,将其录入地理信息GIS系统,在一张地图中就可查看排水设施的深度、管径、流向等基本信息,并能够做到设施准确定位查找,经过网络平台对排水设施实现数字化、可视化治理,为治理人员和设施维护人员提供精准、高效、直观的设施治理模式与办法。如遇道路施工,便可直观、便捷地向施工单位进行现状排水管线交底,关于被施工单位掩埋的排水设施,也可依照普查所得坐标进行快速定位,极大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已接入淮安市主城区污水提升泵站14个、一体化提升泵站16个、污水厂3个、排水管网1490.73千米(其中污水管网750.23千米、雨水管网740.5千米),并且,平台预留标准接口,后期可简便、快捷地接入淮安市其他县区数据。
实时监控,安装管网“晴雨表”。平台别仅提供静态地图,还可实现动态监控。在管网多个关键节点,工程人员安装液位计,可实时感知排水管网、河道的液位,非常是在雨天,能依照预警等级弹窗,反映管网的异常变化和河水倒灌事情,为都市内涝防治提早提供预警信息。此外,基于“厂泵网”实时监测数据,当污水处理厂污水指标异常时,经过管网拓扑和汇水区分析,构建上下游追踪模型,快速分析“厂泵网”上下游关系。平台还集成泵站和污水处理厂自动化操纵系统,实现泵站和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的自动化运行,结合现场设备运行监测数据,依照自动化操纵指令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操纵;实时采集河道水位指标与排口排污状态视频信息,及时发现污水入河、河水倒灌等事情,指导汛期闸门开闭,减少都市内涝。目前平台差不多接入污水管道液位监测42个、雨水液位监测21个、河道液位监测13个、重要排水户14个、普通排水户近300个、视频监控点170个,实现对管网设备全流程监控。
模拟仿真,打造动态“追踪器”。平台以三维数字孪生底板为基底,结合真实地理信息,对管网流向、管网运行状态、泵站运行信息、人员车辆工作状态、污水处理厂运行信息等进行实时模拟仿真,将实时业务数据进行立体可视化呈现,帮助运营单位与监管部门实时掌握业务运行动态。平台建立起覆盖“源网站厂河”的一体化运维治理体系,首次实现都市污水各环节全生命周期统一监管。此项技术在省内首次得到创新性应用,并顺利经过中华环保联合会组织的专家评审,达到国内率先水平。
淮安市主城区控源截污PPP项目——污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和治理平台有效提升了市给排水中心安全保障能力和精细化治理水平。该中心将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应对,实现都市排水系统科学、高效、精细化治理,别断提升市民日子幸福指数。
来源:管道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