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绘就青海“国字号”创新示范区“进展蓝本”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实习生 张琦
2018年以来,深圳市、太原市、彬州市、临沧市相继获批“国家可持续进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今年7月10日,国务院批复接受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等建设国家可持续进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至此,我国国家可持续进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已获批11个都市地区。
而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的海南州,是截至目前获批名单中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作为青海省以科技创新主动融入服务国家进展战略的里程碑,该示范区的建设,将为全球可持续进展贡献海南州力量,意义重大而深远。
青海湖之南地利人和
湖泊河流众多、水电资源丰富、畜牧业资源优势明显、矿藏资源储量丰富、清洁能源开辟潜力巨大、旅游资源独特、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集聚区位优势、生态地位、资源优势、创新潜力,国家可持续进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落户”海南州是必然之选。
海南州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海进展方向和责任担当的缩影,承担着水源涵养、水资源调节、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多种生态功能,具有特殊的生态价值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并且,属于黄河源头干流区,保护好“源头活水”,具有别可替代的水资源安全意义和国家生态安全意义。
7月26日,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国家可持续进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新闻发布会上,青海省海南州副州长钱国庆介绍,近年来,海南州可持续进展实验区成效显著,形成了种草养畜、划区轮牧和有机追溯体系于一体的进展模式,建成了青海高原同类地区生态畜牧业可持续进展样板。先后实施重大工程,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青海湖水域面积比2005年增加463平方公里。多项绿色进展指数位列全国前列。在国家重点研发打算、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等支持下,海南州攻克了高寒退化草地管理、智慧生态畜牧业、水光互补发电等关键技术难题,建成了目前世界上光伏组件种类及系统运行方式最全、容量最大的实证研究基地。
但面对高寒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生态产业亟需提质增效、民生持续改善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基础薄弱等现状,海南州可持续进展之路遭遇瓶颈,申报国家可持续进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势在必行。
青藏高原首个示范区申报获批
5年间,示范区申报之路蹄疾步稳。
青海省科技厅副厅长苏海红介绍,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可持续进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2017年以来,在青海省委、省政府要紧领导和主管领导推动下,在科技部大力支持下,青海省积极学习首批国家可持续进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经验,别断优化完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可持续进展规划(2022-2030年)》和《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国家可持续进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22-2024年)》,海南州国家可持续进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
据悉,海南州国家可持续进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将以“江河源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进展”为主题,聚焦四大重点任务和“生态保护与管理提升、生态畜牧业绿色进展促进、新经济增长点培育、生态文化旅游惠民、科技创新支撑”五大行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绿色进展的主基调,积极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围绕“生态、生产、日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进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海南州科技局局长谢康勇表示,《建设方案》打算在三年建设期内,重点围绕“生态本底脆弱与生态保护战略需求矛盾突出、产业基础薄弱与民生持续改善需求矛盾突出”两个瓶颈咨询题,正确处理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高质量进展、民生持续改善之间的关系,布局14项重大工程,实施37个重点项目。到2024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保护与管理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环境科技和创新人才支撑体系构架基本形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农牧民思想观念和生产日子方式发生全然转变,初步实现生态、生产、日子良性循环的可持续进展新局面。
发布会现场。张琦摄
科技创新“大动作”为示范区建设赋能
以科学手段解决示范区进展咨询题,是海南州建设国家可持续进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最强内核。
苏海红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青海省科技厅已将建设海南州国家可持续进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科技工作纳入《青海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重点推动,围绕海南州国家可持续进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进展规划和建设方案的要紧任务,凝练重大科技咨询题,支持海南州加大相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的研究破解力度,为全省创新驱动进展做好典型示范。
创新示范区建设期内,青海省科技厅将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建立分中心或基地,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攻关,全面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鼓舞和支持省内外科研院所和科技推广单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在生态保护与管理、生态农牧业、清洁能源、大数据、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新技术新办法新成果示范推广,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加速成果转移转化。
并且,该厅支持构建以海南州绿色产业进展园区为主,以五县农牧业科技园区为辅,以在建州级科技创新孵化中心和五县分中心为补充的区域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共建研发机构、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大力培育“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
此外,青海省科技厅将加大在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和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建立知识产权股权分红等激励机制,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政策。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