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们的心事是全社会的牵挂——写在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时间:2023-10-10 14:11:11 推荐 397

科技日报记者张佳星

10月10日是第3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全国的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将来”,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有的小孩智力很好,算是不想上学;有的小孩存在攻击行为、自残行为、反社会行为;有的小孩抗挫折能力较差,心理韧性不足……”在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提醒,不少儿童阶段的精神障碍可能妨碍终身,应及早发现预防。早期干预是特别关键的。

那么,儿童心理健康浮现咨询题和哪些因素有关?怎么样才能及时关注到儿童心理变化?该怎么做好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题的相关干预工作呢?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摄

注重文化学习,也应重视能力教育

“早期教育的适度程度对小孩的心理进展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妨碍。”郑毅表示,家庭、学校、社会等相关因素都可能妨碍小孩的心理健康,例如过分注重知识文化学习,忽视小孩习惯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等。

为了让心理教育习惯儿童青少年处于心理健康快速进展阶段的需求,满足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心理教育的需求,相关部门部署了一系列相关举措,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受重视程度。

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介绍,当前学校教育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学生全面进展的基础前提,作为一条主线贯通于学校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融入教育教学、治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已被纳入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中,成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与此并且,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央政法委、教育部等部门在全国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试点工作,经过完善心理服务网络,加强各时期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等,指导试点地区探究建立完善心理健康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介绍,截至目前,试点地区96%的村和社区、100%高校、将近95%中小学均设立了心理辅导室或工作室。

像关注小孩的身体疾病一样关注精神疾病

“当小孩的情绪和行为与他的年龄不相符,或者与他的受教育水平不匹配;当小孩的行为短时刻内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可能不是小孩学坏了,而是心理咨询题的初期表现。”郑毅提醒,家长和老师要对小孩的心理健康保持敏感,要像关注小孩的身体疾病一样关注小孩的心理变化,及时识别儿童精神障碍。

假如小孩发烧、肚子疼,家长往往会带小孩去医院咨询诊,但假如浮现情绪焦虑等咨询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就相对薄弱一些。郑毅强调,要学会识别心理障碍与正常青春期变化,也要抓住青春期的关键阶段,做好成长中的心理引导。

相关部门在儿童心理健康的服务方面均加大能力建设力度。李大川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近年来持续加强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建设,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持续做好精神科医师的接着教育和转岗培训,不断提高精神科大夫的诊疗水平。

“我们强调学校的各科老师,不仅是心理健康老师、班主任和辅导员,都应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责任,关怀关爱学生的学习日子、思想事情。”刘培俊讲。

转变观念,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小孩假如差不多浮现心理健康咨询题,应该怎么样干预呢?

“有些心理健康行为没有达到疾病的时期,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家长、老师给学生心理方面的辅导,不少小孩是能够调整过来的。”郑毅讲,有的差不多浮现了综合征,需要专业人员进一步评估,可能要采取认知行为治疗、辩证行为治疗等治疗手段。

郑毅表示,假如差不多达到了疾病时期,应尽早得到大夫的正确评估,尽早开展干预。医疗干预办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疗法等。

当前存在关于心理治疗的一些观念误区。比如,对治疗是综合、长期过程的认识不足;对精神科药物的安全性存在一些偏见。郑毅提示,精神科药物通过临床验证、治疗经验充分,随着新药越来越多,治疗方案也在优化。在积极的监控下,药物治疗是安全的。关于长期的治疗,医疗机构、学校、家庭、社区都应积极配合,给予足够耐心和包容,为小孩们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完全恢复。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