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口述史纪录片上线

时间:2023-10-17 13:13:58 推荐 588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骆香茹

10月16日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59周年纪念日,说述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故事的口述史纪录片《火焰与落日:二二一厂口述史纪录片》在知乎上线。纪录片第一集《属于你的名字》说述了二二一厂作为保密单位,从隐姓埋名到拥有名字的过程。

在中国核工业集团宣传文化中心及中核集团核工业二二一离退休人员治理局支持下,知乎答主张小北带领团队完成了对上海、合肥、无锡、南通四地36位二二一厂退休职员和家属的采访,收集口述史资料约60小时,并将最终成果以50集纪录短片形式在知乎上线。该片以一般亲历者的视角说述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对二二一厂中核武器研制的亲历者展开抢救性采访,是张小北的愿望。2022年9月13日,知乎面向优质内容创作者设立荣誉激励金“灯塔打算”,从科学、人文、社区精神三慷慨向评选顶尖创作项目,单项最高提供100万元现金资助,张小北的“二二一厂口述史”项目成功入选。“现在绝大部分退休职工都在80岁左右了,这也是我想抓紧时刻推进那个采访的缘故。”除了编剧、导演、央视《第十放映室》影评栏目创建者之一,张小北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他是二二一厂工作人员的小孩,曾在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的二二一厂度过整个童年和青春期。对他而言,这个地方神秘又平常,他依稀明白“我们厂是造原子弹”的地点,但他并不明白,他和哥哥经常打篮球的邮电局下方,算是直通北京的机要通讯室。“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前,绝大部分一般工作人员并不明白自己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他讲。随着1993年二二一厂正式撤厂,当年的几万名职员和家属也分散至全国各地的安置点或返回故乡,关于自己曾经从事的工作的细节,鲜有人提及。

在此次采访的退休职员中,91岁高龄的八级钳工钱镜清让张小北印象最为深刻。面对镜头,钱镜清骄傲地讲:“第一颗原子弹的第一个零件,我做的。”上世纪60年代,我国着手研发第一颗原子弹,差不多在上海成家立业的钱镜清响应国家号召,携家带口来到位于海拔3000多米高原上的二二一厂,一直待到1981年退休才回到无锡老家。“干活的时候,紧张得很,不能干坏,比命还重要。”钱镜清至今仍然记得在十几眼睛睛的凝视下进行材料加工时的紧张感,加工的基本上保密材料,“比黄金价格还要高几十倍”。纪录片中还有不少像如此的来自一般人的生动说述,他们用点滴力量参与建构那段历史。

图为二二一厂退休职员钱镜清。图片来源:《火焰与落日:二二一厂口述史纪录片》

据悉,纪录片将于每周一、三、五在知乎播出。本周三、周五将上线《八级钳工钱老总》《参观爸爸的保密单位》两集纪录片,揭秘在二二一厂奋斗一生的一般职员和家属的故事。据了解,“灯塔打算”的其他项目也正在推进中。例如,公益组织“奇途无障碍”推出的博物馆无障碍参观指南、知乎答主探秘食品背后黑科技的《科技味蕾》系列视频等都将陆续在知乎上线。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