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冷空气都叫寒潮 大数据揭秘你不明白的寒潮真相
近日寒潮来势汹汹,将给我国中东部多地带来换季式降温。作为冬天最具杀伤力的天气,寒潮常带来什么妨碍?哪些地点最“招”寒潮?怎么防范寒潮危害?
不是所有冷空气都叫寒潮
冷空气和寒潮的关系,常常有人混淆这两个概念。冷空气和寒潮是一回事吗?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闵裕秋介绍,寒潮是冷空气的一种,并不是所有冷空气基本上寒潮,它是冷空气中的“王者”。
依照强弱程度,我国将冷空气分为四个等级:弱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在气象学意义上,寒潮有严格的“门槛”。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舒楠介绍,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依照冷空气国家标准,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4℃的冷空气活动为寒潮。只是,因各地受地理环境和蔼候条件妨碍,寒潮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并非最冷的时候寒潮最频发
寒潮最早开始于9月下旬,最晚能够到次年5月。作为冷空气中的王者,我们常以为寒潮最频发的时候算是最冷的时候。事实却并非这样……
中国天气网统计分析了近11年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预警的事情,发现11月寒潮过程最多,其次为12月和3月,最冷的1月和2月反而较少。
为何隆冬时节的寒潮反而比春秋少呢?杨舒楠解释,春秋季属于季节转换时段,夏季风与冬季风切换,天气系统及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气温起伏比较剧烈。尤其是秋季,前期基础温度比较高,一次冷空气开始之前往往浮现明显升温,冷空气妨碍后降温幅度特别大,容易形成“断崖式”降温,相对容易达到寒潮标准。而隆冬时节,基础气温本来就低,冷空气来袭时降温幅度往往有限,达到寒潮标准的事情就相对较少。
寒潮强时可抵达我国华南
妨碍我国的寒潮普通“出生”于新地岛和冰岛附近,大约95%的寒潮在西西伯利亚累积加强,宛如通过一个“加油站”,然后兵分三路妨碍我国,普通能够妨碍到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有的甚至能抵达华南。
杨舒楠介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受到寒潮天气的妨碍,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寒潮过程较少外,其他地区均有明显寒潮天气,尤其是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最能感觉到寒潮的威力。
2016年1月21日至25日霸王级寒潮席卷我国大部,多地累计降温幅度达12~18℃,局部超过18℃,气温0℃线南压到华南中部一带,广州、南宁、香港均浮现降雪。受此次寒潮过程妨碍,降温幅度在6℃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1%,妨碍11.8亿人。
防备寒潮要做到“两加三防”
寒潮是一种大型的灾害性天气过程,会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和人体健康都有比较大的妨碍。为了防备和减轻气象灾害,在寒潮来袭之前,气象部门会发布寒潮预警来提醒公众做好防范措施。
依照《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方法》,寒潮预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三级,最高级别为橙色。但各省区市依照当地特色和蔼候特点,发布各自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普通包括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预警信号。
一旦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寒潮预警,公众要注意采取相应的防备措施,做到“两加三防”。
加衣:当气温发生骤降时,注意添衣保暖,非常是手、脸的保暖。
加固: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防范高空坠物。
防病:老人、孩子和心血管病人、哮喘病人等对气温变化敏感的人群,尽量不要外出。
防滑:雨雪天气来袭时道路湿滑,外出当心路滑跌倒。
防煤气中毒: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提防煤气中毒。
中国天气网提醒大伙儿,寒潮来袭无小事,保暖防病无儿戏;出行防滑莫大意,健康安全排第一。(文/张慧设计/陈玉洁张莉刘红欣数据支持/胡啸闵裕秋邵鹏张宇钦专家支持/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舒楠)
来源: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