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5G大会丨张志勇:低成本、高效、创新建设是5G进展必答题
科技日报记者刘艳李丽云
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勇在2022世界5G大会主论坛演说时指出,5G产业生态,应用层、网络支撑层和基础设施层共同构成一个有机体,其中,通信基础设施是5G产业进展的基础,是底座和基石,也是5G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志勇表示,作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中国铁塔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在工信部的指导下,在三大股东的帮助下,服务电信运营商,经过资源统筹、统一建设、深化共享,全力支撑5G建设进展。
截至目前,中国铁塔已累计承建约158万个5G基站,占全球一半以上。其中,97%的5G站址经过共享存量资源实现,加快了网络部署,大大降低了建网成本。
“随着5G建设的推进和应用的深入,5G网络建设开始从广覆盖向深度覆盖延伸。”张志勇强调,新的进展时期,建设方式亟需经过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来解决5G建设的低成本、深度覆盖等咨询题。
张志勇介绍,今年在北京开展的5G网络攻坚行动,形成了“政府主导、铁塔统筹、行业协同、社会支持、共建共享”的5G建设新模式。9月底,将完成对各部委、北京75个三甲医院、66所高校以及高铁地铁、交通枢纽等200多个场所5G深度覆盖。
张志勇讲:“其中,60%属于长期存在覆盖咨询题的疑难站址‘大哥难’场景。这种建设新模式加强深度覆盖,成效特别显著,已在13省快速推广。”
张志勇强调,共享是中国铁塔的价值所在、使命所在。一直以来,中国铁塔始终坚持“能共享别新建,能共建别独建”,别仅为5G新基建注入加速度,也实现了网络更高效、更经济、更融合地部署。
在上海,中国铁塔与交通部门一道,将龙门架立柱改造为天线搭载支架,形成了通信与交通基础设施的融合共建。在江苏,中国铁塔与电力部门合作,创新研发了通信电力一体化塔,实现“电力塔”与“通信塔”合二为一。在黑龙江与云南,5G与高铁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开通。在冬奥赛场,因地制宜地利用场地灯杆、建筑物等社会资源,实现5G设施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
张志勇讲:“目前5G共建共享已远超行业界限,形成了一个大生态,我们把它总结为‘社会塔变通信塔’。这些年,经过共享相当于少建铁塔94万座,节省行业投资近1700亿元,共享红利持续释放。”
“怎么低成本、高效、创新建设5G是必答题。”张志勇介绍,中国铁塔推出了更精准的风荷载计算办法,开展铁塔轻量化设计并应用于35万多座铁塔建设中,使造价降低了10%,已有铁塔挂载能力提升了30%。在室分方面,研发新型5G漏缆,可使隧道覆盖距离提升1倍以上,投资降低50%。在电源方面,研发模块化、智能化、集约化的电源系统,并开展基站叠光应用,实现了灵便扩容、数智管控和节能降碳。
张志勇表示,中国铁塔拥有全球最大的塔址规模,这些通信塔上有5G、下有光缆,中间有机房和别间断的电力供应,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近年来,中国铁塔在服务行业的并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禀赋和专业化运营优势,变通信塔成为数字塔,围绕视觉感知、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等数字化需求,打造了全国统一开放的铁塔视联平台,形成了“铁塔视联”产品,经过“铁塔+5G+AI”,和运营商一起,为40多个行业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智慧脑”,已有超过20万座的“通信塔”变成了“数字塔”。
中国铁塔和运营商一起与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共同打造的黑龙江省森林防火预警指挥平台,实现了全域多维一体化监控预警、指挥调度、闭环治理,在森林防火、病虫害防备、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志勇表示,通信站址点多面广、高度分散,怎么实现可视可管可控是个重要课题。中国铁塔按照“能自动别人工、能远程别现场”的原则,依托统一的运维监控系统,依托“通信塔”都能成为“数字塔”的资源禀赋,经过视频监控、AI等数智化的技术,构建数字孪生站点和智能运维能力,逐步实现对210万站址、超过2000万设备的可视可控可管。在以后,将打造分布最广、连接众多的5G行业应用。
张志勇强调,面向以后,中国铁塔将秉承共享的进展理念,全力支撑电信运营商,使更多“社会塔”成为“通信塔”,更多“通信塔”成为“数字塔”,筑牢5G底座,共筑5G生态,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经济、5G应用做出铁塔贡献。
(图片来源:2022世界5G大会组委会)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