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眼镜想卷土重来,还得先过用户体验这一关

时间:2022-08-15 20:03:38 推荐 632

科技日报记者陈曦

8月2日,米家眼镜相机亮相,出品方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北京蜂巢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蜂巢科技)。蜂巢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夏勇峰认为,它别是增强现实(AR)眼镜,可它是自10年前谷歌眼镜发布以来,当下AR眼镜的“最优解”。

10年前,谷歌眼镜横空出世。但是这件尖端科技产品很快便暗淡了下来。此次米家眼镜相机的浮现是AR眼镜卷土重来的信号吗?对此,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软件学院副教授翁仲铭认为,AR眼镜想要翻红,还需在相关技术领域持续创新,提升用户体验感,并且也需要浮现“爆款”的应用场景。

各路玩家纷纷涌入AR眼镜新战场

2012年,谷歌眼镜首次采用了AR技术,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一样,能够把重要资讯推送到佩戴者眼前。谷歌宣称,能够利用这款眼镜进行拍照上传、视频通话、邮件处理、查询天气路况等操作。

但是,2013年4月,当这款引起广泛关注的硬件产品推向市场后,并没有点燃消费者的热情。

除了1500美元的高昂价格成功劝退了不少想要尝鲜的人之外,谷歌眼镜与其宣传相差甚远的体验感也让别少消费者失望。“发热、续航时刻短、缺少‘爆款’应用等基本上谷歌眼镜没有流行开来的缘故。”翁仲铭分析道,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谷歌眼镜在硬件、使用体验等方面的别完美,在短期内基本上难以解决的,这也决定了其成本难以操纵。

翁仲铭举例讲,以芯片技术为例,10年前芯片制程工艺依然45纳米,谷歌眼镜使用了一颗双核心的处理器,导致眼镜发热严重,并且续航也惟独1小时,这是谷歌眼镜的最大短板。

尽管谷歌眼镜是个划时代产品,但由于那时的AR技术尚未成熟,谷歌也无奈地在2015年初将谷歌眼镜项目取消了。

但是,随着AR产业的进展以及元宇宙概念的火爆,此时AR产业业内盛传着“2022年是国内消费级AR眼镜元年”的论调。

翁仲铭介绍,目前别少初创企业正在消费级AR眼镜市场大放异彩,不少原本面向企业市场的AR眼镜厂商也纷纷开始推出自己的消费级AR眼镜,甚至一些手机厂商也正将AR眼镜作为下一代挪移终端平台开始提早布局,紧锣密鼓筹备着自己的AR眼镜。

4月19日,AR眼镜厂商雷鸟创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在京东上架了AR眼镜雷鸟Air;4月26日,AR眼镜厂商深圳影目科技有限公司的INMOAirAR眼镜也在京东平台正式上线;5月9日,AR眼镜厂商Rokid的AR眼镜RokidAir正式上线京东自营旗舰店……这些AR眼镜的价格都在3000元人民币左右。

此外,谷歌、苹果、微软等这些科技巨头也都已将推出自家的新款AR眼镜提上了日程。例如,今年5月,谷歌卷土重来,在开辟者大会上发布了一款新的AR眼镜。

在多种技术平衡中寻求“最优解”

尽管,自2022年开始,针对消费端的AR眼镜市场很活跃,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AR眼镜领域始终没能浮现令人惬意的消费级产品,目前行业内的标杆产品也别是针对消费端用户的产品。

夏勇峰也强调,蜂巢科技决定做一个以现实世界为主的、对用户有用的、放弃噱头但具有高可用性并能真正交付的AR眼镜。米家眼镜相机正在努力寻求当下AR眼镜的“最优解”。

“用户体验感是AR眼镜能否成功走向消费端用户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近眼显示技术对用户体验妨碍很大,但目前该技术很难在视场角、薄度、成本、亮度这几项参数中找到最优解。”翁仲铭认为。AR从本质上讲算是将设备生成的影像与现实世界进行叠加融合。这种技术的核心算是经过光学镜片组件对微型显示屏幕发出的光线束进行反射、折射、衍射,最终投射到人的视网膜上。

目前AR眼镜行业所采用的近眼显示方案要紧有光学棱镜、共轴空导和光波导。

翁仲铭认为3种方案各有优劣,光学棱镜技术较为成熟,可以提供3者中最高的亮度,但视场角存在局限,即用户透过眼镜能看到的视野范围较小。

共轴空导和光波导方案虽具备更大的视场角,但前者需要较厚的光学模组,使眼镜变得更大、更重;光波导方案能够让眼镜变薄,但良品率别高,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成本也很高。而且这两种方案亮度都别够,很难在较亮的户外使用,于是应用场景只能局限在室内。

“米家眼镜相机选用的是自由曲面光学棱镜,有很高的光效比,室内室外都能看清屏幕。然而它的透过率别如光波导,在眼前仍有遮挡感,而且是单目,很难让使用者沉浸其中。”翁仲铭讲。

此外,高算力、高功耗所导致的高供电需求也是AR眼镜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

“要把高算力的芯片、可以识不深度信息的高清摄像头集成进一副眼镜里,事实上并别容易。”翁仲铭解释,因为强大的计算能力意味着过高的能耗,这就要求电池容量也得相对提升。

当全套技术方案得以实施后,还需顾及镜体自重,于是只能在硬件和性能方面作出让步。“AR眼镜最终的体验感还要体现在其功能性上,目前国内AR眼镜普遍采用的依然触控、指定手势以及操作手机配套App的交互方式,用户无法彻底解放双手。”翁仲铭表示,更好的用户体验需要更加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支撑,比如人脸识不技术、手势识不技术等。少了这些,用户的体验感很难获得质的提升。

应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提升用户体验

随着AR眼镜市场的逐渐活跃,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被人们提及,那算是AR和虚拟现实(VR)到底谁更具有以后。此前,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在微博宣布重新创业,就相中了AR,并于7月10日官宣了其最新AR创业公司——“细红线”。

业内人士的普遍观点是,在AR和VR无法一体化之前,AR眼镜和VR头显将长期在场景领域竞争。而AR的优势在于与现实世界的强联系。

依照观研天下数据中心的统计数据,我国AR眼镜消费端的应用,游戏占比35%,影视直播占比32%,旅游和社交购物占比为33%。

“目前AR眼镜受制于技术和理念,应用场景相对狭窄,导致用户的智能体验感偏弱,实用性欠缺。”翁仲铭讲,AR眼镜应为佩戴者制造一个可看、可玩、可用的平行世界。

语言翻译是目前不少款AR眼镜聚焦的应用场景。米家眼镜相机就有由“小爱翻译”提供的英汉互译功能,开启之后,隔着三四十厘米,对方讲的英文都能第一时刻翻译成中文,就像是有了个能够随身携带的同声传译,彻底别妨碍面对面交流;谷歌眼镜也推出了翻译功能,用户佩戴谷歌眼镜并开启翻译功能后,就能实时看到不人讲话的译文,就像看电影字幕一样。

“除了翻译场景外,AR眼镜还能够作为商务人士的‘提词器’,谈判时能够轻松利用眼镜查阅资料。”翁仲铭讲,AR眼镜以后要想赢得用户的心,必须要聚焦用户的消费需求,以制造性、时代性的应用功能让更多消费者脱离手机的束缚,在解放双手的并且开启全新的日子方式。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