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中国林业制造了两大世界奇迹

时间:2022-08-15 21:18:18 推荐 413

科技日报记者杨雪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走过20年。8月12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办,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原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发言时指出,这20年,是中国生态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20年,是中国林业产业进展最快的20年。20年来,中国林业制造了两大世界奇迹。

第一个世界奇迹:中国的森林面积在世界上增长最多。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与第六次清查结果对照显示,全国森林面积从26.24亿亩增加到33.07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从136.18亿立方米增加到190.0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18.21%增加到22.96%;全国人工林面积达到12亿亩,居世界首位。

第二个世界奇迹:中国的林业产业在世界上进展最快。全国林业产业产值从2001年的4090.48亿元,增加到现在的8.12万亿元,形成了经济林种植与采集、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林下经济4大万亿级产业。从2011年起,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量、消费量和贸易量最大的国家。

中国林业改革与进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对“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作出了生动诠释,为8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对造林绿化惟独补助性投入、对林业二三产业惟独少量投入、要紧靠党和政府的推动、农民群众和林业企业付出艰辛努力的事情下取得的,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抓林改的强大推动力,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出的人民群众潜藏的巨大活力,充分体现了坚持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重大指导作用。

贾治邦认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为我国林业进展破除旧的观念和别习惯林业生产力进展的体制机制发挥了重大作用,有效调动了全社会建设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的积极性。然而,一些地点,仍然存在着对林业的生态属性和经济属性认识别全面、对高经济价值树种和丰富的生货物源价值利用别充分、金融支持林业渠道别畅通、林业投入严重别足等咨询题。接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关于促进绿色进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此,贾治邦提出以下建议:

进一步深化认识。要真正贯彻落实好“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林业生态属性与经济属性有机统一和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有两条至关重要:一是要因地制宜科学选择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的树种。种植低价值和高价值树种的结果是相差很大的,种植高价值树种,能够并且获得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我国有上百亿亩林地、草地、湿地和沙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最大潜力所在。假如全国都可以把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的树种进展起来,这对建设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和乡村振兴,意义十分重大。二是高度重视对森林资源科学可持续利用。森林是有生命周期的,是能够实现越用越多、越用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昔日无林少林的平原地区,之所以可以形成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和加工基地,算是很有讲服力的例证。森林资源的利用,别仅包括森林采伐利用,还包括林区丰富的生货物源的利用。森林资源的利用价值越高,全社会培育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就越高,就能够获得更多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进一步加快林草产业进展。我国林草产业尽管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具有很大进展潜力。一是森林质量低,提升森林蓄积量的潜力巨大。二是林地面积大,林下经济进展潜力巨大。三是森林景观和中药材资源丰富,生态旅游康养产业进展潜力巨大。美国3.28亿人口,每年森林旅游人数高达20亿人次;德国8300万人口,每年森林旅游人数高达10亿人次。据专家预测,我国生态旅游康养产业还有1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四是物种资源丰富,生物产业进展潜力巨大。生物质材料、生物保健品、生物制药、生物碳基肥、生物农药等生物产业的进展将成为农村实现跨越式进展的重要方向。五是木本油料树种多,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潜力巨大。我国除了拥有7000万亩油茶、1.3亿亩核桃外,还拥有山桐子、元宝枫、杜仲等高产优质木本油料树种,山桐子每亩可产300—500斤油,元宝枫每亩可产150斤油。假如我国可以形成南方以油茶、山桐子为主,北方以元宝枫、杜仲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进展格局,就能够生产3000万吨食用油、5000万吨蛋白饲料,彻底替代1亿吨大豆进口,相当于发挥了8亿亩耕地的功能。六是我国边际土地面积大,进展超级芦竹等植物,维护能源安全潜力巨大。超级芦竹是我国科学家新培育的能源植物,在我国南北方种植每年每亩生物量可达2—10吨,4年生桉树生物量为4吨,在南方种植超级芦竹生物量比桉树高出2—10倍,每亩超级芦竹可吸收二氧化碳7—15吨,种植4亿亩超级芦竹可吸收42亿—90亿吨二氧化碳,为我国替代煤炭、维护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生产人造板、纸浆、保护天然林、维护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展示了美好前景。

进一步破解林草业与金融融合进展的难题。我国制定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和融资政策,实现了发放长周期、低利息林业贷款的重大突破,为金融支持林草业进展制造了条件,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一是利息偏高。目前,国家储备林贷款的基准利率为4.75个点,中央贴息3个点,省级财政贴息1个点。据调查,在一些省区,贴息政策落实难度较大,实际贷款利率偏高。而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林业贷款利息仅为1%—2%,值得借鉴。二是担保难。应该创新担保形式,探究林权担保、以后收益担保、碳资产担保等多种担保形式,破解这一难题。三是还款时序别符合林木生长收益规律。据调查测算,一个县落实80亿元国家储备林贷款,宽限期8年,到第9年需还款9亿元,然后还款金额逐年递减。因为第9年,林木未到采伐期,如此会给贷款者带来巨大还款压力,可采取2种还款方式加以改进。即:过程还息、末期还本,或还款额度逐年递增。

进一步加强林草产品市场建设。按照党中央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进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应加强林草业四大市场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中国林产品交易所,获得全球林产品定价权。二是健全中国林权交易所,在坚持林地所有权别变的前提下,促进经营权的流动,带动资本进入林业改革和进展,盘活数十万亿元森林资源资产。三是加快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为山区林区无农药残留、无金属污染、无抗生素、无激素的丰富优质的林草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打通渠道,为林草产品保值保真、优质优价提供保障。四是建立健全中国林草碳汇市场,把森林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形式构建最直截了当有效的途径。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