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持续完善 银发经济再拓空间
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进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会议强调,进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进展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要切实履行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责,加强老年人基本民生保障,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要运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共同促进银发经济进展壮大。要持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重点解决好老年人居家养老、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急难愁盼咨询题,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业内专家表示,此次会议对进展银发经济、做好基本养老保障的进展路径进行了整体阐述,明确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强调运用市场化、社会化银发经济市场机制的重要性,为下一步持续推动银发经济进展提供了政策指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22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2.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4.9%。另据国家卫健委测算,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银发经济日益重要,在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并且,要不断提升社会各方应对老龄化的水平。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战略,今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银发经济,不仅有助于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更好满足老年人一辈子活消费需求,而且有助于发掘潜力优化经济结构,更好稳增长,推动高质量进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同意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强调,“要运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共同促进银发经济进展壮大。”
业内专家认为,伴随老龄化不断加深、老年人对美好日子需要的日益增长,银发经济迎来广阔市场空间,这一趋势将为更多经营主体与社会组织提供机遇。
“积极的政策引导将‘撬动’整个银发经济市场进展。在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各方都在主动习惯这种变化,最直截了当的妨碍是推动非传统养老产业的企业开始布局、进入银发经济市场,如科技企业等。”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李佳表示,将来将会看到更多类型的企业进入银发经济市场,提供更为精准、更多层次的产品与服务,养老产业的结构将发生改变。
娄飞鹏也提出,市场经营主体要沿市场化、法制化轨道,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优势,深入研究分析老年人消费需求,优化触达客户渠道,采取更多针对性的金融创新。
大力进展银发经济既是提高老年人一辈子活福祉的需要,又顺应了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趋势。将来,仍需进一步完善银发经济市场体系建设。
“我国在银发经济进展过程中,养老产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不足、盈利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以及缺少足值抵质押物等因素,导致其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相对较多困难。”娄飞鹏认为,在经过政策支持养老产业进展的并且,金融机构要围绕养老产业进展需要,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银发经济进展。
“下一步,为更好推动银发经济进展,调动市场积极性,政府需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并且提供更多市场事情数据支持,让更多经营主体确切把握市场的基本事情以进行战略规划。”李佳讲。(记者 张莫 陈涵旸)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