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在这个地方席卷更多行业

时间:2024-01-16 15:38:24 推荐 366

工人日报记者裴龙翔

“大小”兼顾又机敏灵便,既有高端创造设备产品,也有常见的日子必需品

“智能+”在这个地方席卷更多行业

阅读提示

经过在产线中引入智能化、可视化系统,智能工厂能够对生产工艺参数实时监控,对生产数据全面记录,还会依照实时反馈的数据,随时调整生产打算,从而大幅提高产品合格率,保证商品以高标准交付到顾客手中。

机械臂翻飞、偌大的车间空无一人、屏幕上生产信息实时更新、定制化的产品从柔性流水线上不断产出……这些颇具科幻色彩的画面是否仍只存在于电影之中?事实上,如此的“将来工厂”已逐步走入了我们的日子日常。

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在于智能创造,而智能工厂正是数字化转型的主阵地、主战场。近日,上海市经信委公布了2023年度市级智能工厂拟入选名单,共77家企业拟入选。这份名单中,既能见到生产航空航天、电气设备、汽车零部件等高端创造领域“大国重器”的重型工业生产商,又囊括了生产调味料、中成药、薯片等市民日子中稀松平常的日子必需品品牌。

“大小”兼顾又机敏灵便的智能工厂,内部到底是怎么样的生产景象,各种设备是怎么运作的,记者近日就走访了多家企业,一探索竟。

破解排产治理难题

工程师在车间轻点鼠标,不远处的生产线马上收到指令:焊接、喷漆、贴膜、打包……随着一台台黄色的机械臂在产线上下翻飞,不一会,用于电梯组装的结构件便全新下线,等待出库。与此并且,运输物料的AGV小车不停穿梭在生产车间和立体料库之间,持续为生产线补充原料。在中控室的大屏上,整个工厂的温度、湿度、排产事情、原料储备数量等各项参数实时展示,工作人员能够轻松掌握工厂的总体运行事情。

如此的场景在位于上海青浦区的日立电梯智能化工厂中已是随处可见。

“客户订单治理与排产是创造业较为繁琐的日常信息流工作,传统的人工排产流程效率低且极容易出差错。”该工厂负责人介绍,日立电梯经过在智能工厂中引入先进的算法模型,自动生成多种排产方案,形成详细的生产作业方案。另外,经过布置在各类设备上的传感器,能够实现对生产线的实时监控,实时反馈的生产数据还能够让生产治理人员快速做出生产决策,持续优化生产流程。

眼下,日立电梯的智能生产场景正在被更多工厂被“复制”。

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已累计建成19家国家级智能工厂,100家市级智能工厂,完成1000多个智能创造场景推广和落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工厂测评率超70%,其中浦东、嘉定、松江领先实现100%全覆盖。全市智能工厂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以上,带动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

智能工厂的“标配”——智能机器人也在不断夯实数字化底座。经过发布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和应用场景推举目录,上海已带动1万台新增机器人走进智能工厂,并成为全国首个机器人密度纳统都市,重点产业机器人密度达383台/万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数字化让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麝香保心丸、胆宁片、正气片这些家庭药箱中常备的药品,其背后的生产商正是和黄药业。自1958年由沪上四家百年药店雷允上、胡庆余、童涵春、蔡同德合并以来,该企业差不多走过了65个年头。

可那个“上了年纪”的中药房里并没有传统印象中烟雾缭绕,此时,和黄药业的厂区已全面实现了智能化。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及物联网传感器,这个地方的中成药工厂实现了药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操纵:依托智能工厂建设和实际业务的有效结合,实现药品的全生命周期管控;经过数字化生产过程操纵,保证中成药的品质稳定均一;经过质量治理系统和质量检验系统,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不仅是药品,食品生产领域同样需要依靠智能化助力。

始建于1913年,前身为蛋品加工厂的益民食品一厂,自2019年起便积极投入到生产线的智能化转型中。该企业经过在产线中引入智能化、可视化系统,对生产工艺参数实时监控,对生产数据进行全面记录,从而大幅提高产品合格率,保证商品以高标准交付到顾客手中。

不仅这样,产线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也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发的周期,生产端还会依照实时反馈的数据,随时调整生产打算,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种类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产品选择。

目前,上海正以智能化转型推动先进创造业高质量进展。据统计,该市1000余家已开展智能化技术升级改造的企业中,数字化设备、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应用占比约35%,投资额占比约54%。经过加快培育一批国际一流智能创造集成商,拉动该市智能创造系统集成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智能创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上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创造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输出地和智能创造核心装备产业聚集区之一。

生产线上零件能够自己创造

可不要小看工艺看似简单的“炸土豆片”,其中的“智能”化含量可不比网友追剧时时常与其“同框”的平板电脑低。近年来,厂区位于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辟区的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持续加大智能产线研发投入,差不多建成了拥有8条产线、年设计产能约8吨、拥有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智能薯片工厂。

依托先进的过程操纵系统,经过建模数据分析、实时优化和预测操纵等技术,该企业打造了精准的土豆原料自动检测挑选系统和全自动薯片包装、称重及装箱系统,实现了薯片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

更让人叫绝的是,百事公司创新性应用了行业内率先的3D打印技术,从而达到了节约生产成本、缩短备件货期的目的。经过3D建模技术及逆向扫描技术,能够设计打印出符合生产场景的定制化零部件,不仅降低了产线的生产优化成本,也提升了产线应对定制化生产要求的能力。

今年,更多突破想象的智能工厂或许将陆续面世。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国家智能工厂建设标准,今年将新建设70家市级智能工厂。聚焦重点产业,实施“智能工厂+”行动,促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创造全过程、供应链全环节的系统优化和全面提升,力争今年新建智能工厂中达到示范性(L3级)和标杆性(L4级)比例超70%,让智能创造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