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长沙湾跨海特大桥主跨刚构合龙
科技日报记者龙跃梅 通讯员 刘长魁 李小艳 詹诗钦
1月21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由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四局施工的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TJ11合同段长沙湾跨海特大桥左幅主跨合龙,标志着长沙湾跨海特大桥主跨刚构全部合龙,为项目全线通车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起于陆丰市,路线向西途经汕尾市、深汕合作区、惠州市、深圳市,终于深圳市龙岗区,全长约146公里,是广东省目前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长沙湾跨海特大桥是项目全线操纵性工程和重点工程,桥梁全长2108米,采用“先新建右幅新桥,再拆除既有特大桥重建左幅”的施工方案,大桥右幅已于2023年3月22日建成通车。本次合龙的左幅主跨为(47.5+2×83+47.5)米预应力砼连续刚构布置形式,采用挂篮悬臂分段浇筑施工,共浇筑混凝土5651立方米。
长沙湾跨海特大桥紧邻出海口,潮汐频繁、潮差流速大、水文条件复杂,且易受台风、雷暴、高温、强对流等恶劣天气妨碍,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为确保主跨顺利合龙,施工方中铁四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全面开展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并统筹协调各部门做好混凝土供应、人员调配和机械进场等相关准备工作,保障各项工序衔接到位,抢抓有效施工时刻。施工过程中,采用自动化测温系统等智能化手段进行实时监控量测,并在现场增设专职测量和技术治理人员,对梁段标高、环境温度、混凝土配合比以及浇筑施工各个时期事情进行跟踪观测和适时调整,尽可能将施工偏差操纵在10毫米以内,确保全桥线型平顺。
“施工过程中,我们会对主桥施工进行全过程应力、应变、挠度监测监控,并依照实际的施工荷载、施工周期、材料特性、施工温度等相关数据计算出每一节梁段的立模标高,以指导下一步的施工。连续梁线型操纵则采用正装结构分析预测进行仿真分析,与现场实测值对照后进行误差调整,并使用计算机对未知量进行预测,以达到预控的目的,最终实现主跨精准合龙。”施工方中铁四局相关负责人讲。
(受访单位供图)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