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程师丨让中国深海钻探更有“深度”——记“国家卓越工程师”万步炎
科技日报记者俞慧友
1月19日,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的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万步炎,搭乘最后一趟航班,从北京匆匆赶回湖南湘潭。翌日,他要去实验室忙他的“新目标”。
“我国‘海牛号’系列钻机,差不多具备了作业全过程智能感知与操纵能力,能让海底钻机在机载摄像头彻底看不清的事情下开展‘盲钻’作业。”万步炎讲,“现在,我们正启动‘海牛Ⅲ号’研发。我们想让海底钻机接着‘深潜’,探究更深的海底世界!”
扬眉吐气,他打破了业界的“傲慢与偏见”
2021年4月,万步炎团队研制的我国首台“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海底成功下钻231米,远超日本海底钻机的钻探深度的并且,刷新了世界海底钻机钻探深度新纪录。
那一日,团队欢欣鼓励,万步炎扬眉吐气。
1992年,万步炎受邀去日本开展海洋技术合作研究。那是一段改变了他此后科研“路径”的记忆。
因在研究中表现出创新见解和超强动手能力,日方想以高薪留下他。他们的“劝讲词”里,透露出当时中国海洋技术研究实力薄弱,“配不上”万步炎的才华与实力,甚至可能妨碍其科研生涯的想法。
“中国不好”的傲慢与偏见,让万步炎极度不适。而此后在中国远洋科考船上见到的进口钻探装备,更激发了他强烈的“中国造”激情。
1999年,在国内深海探测装备基本全靠进口、研发基础薄弱的事情下,万步炎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没日没夜攻关。他先后主持研发出了我国首台深海浅地层岩芯取样钻机、首台深海底中深孔岩芯取样钻机,实现了我国海底钻机装备与配套深海地质钻探技术“从0到1”的突破,以及从“浅孔到中深孔”的突破。
这为我国向国际海底治理局申请确权10000平方公里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和3000平方公里富钴结壳矿区,提供了关键勘探数据支撑。
尝到了自主创新甜头的万步炎,开启了一“牛”再“牛”的人一辈子。
针对我国深海海底工程地质勘察重大战略需求,他主持研发了我国首台海底多用途钻机系统(海牛号)及高品质低扰动地质取芯工艺,开创了我国利用海底钻机开展海底工程地质勘察的先河。
瞄准国家天然气水合物勘探重大需求,万步炎又主持研发了世界首台全孔全程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海牛Ⅱ号)及复杂地层自习惯智能钻进取芯工艺。
海底钻探,中国还能更深更“牛”
在万步炎看来,没有什么事是发奋图强不能解决的。
团队的科研就从租赁资料、自学成才开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他们最终研制出了能解决我国海底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关键核心装备“卡脖子”咨询题的“海牛Ⅱ号”。据科技日报记者了解,“海牛Ⅱ号”的勘探成本仅为目前国际同类工程普遍采用的海洋钻探船的1/5,母船使用成本降低40%以上,勘探效率更是海洋钻探船的4—5倍,也达到同类海底钻机2—3倍。
“海牛Ⅱ号”不是终点站。不管是在万步炎和他团队成员的目标里,依然在我国对海底钻探的国家战略里,都没有“最深”,惟独“更深”。
万步炎赴北京参加首届“国家工程师奖”颁奖仪式的时候,他的团队成员正“窝”在实验室,接着“海牛号”系列海底钻机的新技术攻关。他们并不满足于“海牛”仅仅具有钻取岩芯样品的功能,还想给予“海牛”海底工程地质原位探测的能力。
团队也在一如既往做更“牛”的事——研制“海牛Ⅲ号”。
“我的理想中,‘海牛Ⅲ号’可以‘全球达’。它能去海底的任何一个地点钻探,包括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钻探过的地点。有一天,我们甚至能够做科学钻探,去探究地壳运动,去研究生物、油气、岩石圈、水圈的演变。于是,它的钻探必须更有‘深度’。”万步炎讲。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