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助推高质量一体化实现新突破

时间:2024-01-31 14:16:32 推荐 595

科技日报记者张晔实习记者洪敬谱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1月31日共同发布《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3》(以下简称指数报告)。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从2011年的100分(基期)增长至2022年的262.48分,2018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幅达11.17%,三省一市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加速前进。

该指数报告以提升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策源力、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进展为评价对象,构建了包括资源共享、创新合作、成果共用、产业联动和环境支撑5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研究以2011年为基期,测算评估了2011-2022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进展进程。

从5项一级指标变化事情来看,成果共用指标增幅最大,年均增速达29.17%;其次是资源共享指标,年均增速达8.84%;第三是创新合作指标,年均增速达8.72%;相对而言,产业联动和环境支撑两个指标进展增速稍显缓慢。

三省一市41个都市协同创新能力的排名中,上海持续发挥龙头引领地位,杭州、南京、苏州、合肥紧随其后。浙江嘉兴和安徽阜阳、六安、宣城排名提升速度靠前,后发追赶势头正劲。

指数报告认为,不断深化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进展格局的重要内涵和关键路径,尤其在创新要素集聚、科技成果共享、产业体系布局方面跑出了进展的“加速度”。

首先,人、财、物的加速汇聚,为三省一市在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进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长三角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3.23%;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2倍;大型仪器共享数量达到4万多套,为推动开放创新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其次,三省一市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在辐射带动全国创新进展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长三角区域国际科技论文合作数量达到27916篇,较2018年增长50%;长三角专利转移数量达到35504件,合作发明专利10640件,较2018年分别增长了3.55倍和1.77倍;三省一市之间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了1863.45亿元,较2018年增长4.19倍。

三是产业创新加速进展。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利润高达4661亿元,占全国高技术产业利润的1/4;长三角国家高新区企业工业总产值83690.17亿元,占全国高新区企业工业总产值的近30%;截至2023年9月,长三角地区的上市企业在三省一市之间的跨区域投资企业数达到5389家。大量链主企业围绕开展合作分工和强链协同,孵化了一批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并逐步形成了以资金链为主导的多链协同模式。

(受访单位供图)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