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看四川”|四川绵阳:感觉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并且发力的“绵阳路径”

时间:2024-02-20 23:31:05 推荐 474

邓娅萍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刘侠

“中国科技城,创新看绵阳。”2月19日,科技日报记者随四川省委宣传部“万千气象看四川”采访团一行走进中国科技城——绵阳,接着探寻四川怎么以科技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引领产业创新升级的“绵阳路径”。

“现时期广泛运用于生产日子的传统锂离子电池存在能量密度已达到极限、体积大、成本高、安全性低、习惯性弱等劣势。”在绵阳科技城新区的四川成科国重新能源有限公司内,该公司总经理雷天宇对科技日报记者讲,“我们的课题组破解了集成封装式固态锂硫电池诸多产业化应用的技术难题,完美解决了传统锂离子电池的劣势,实现了全球首次锂硫电池从原料制备到电池组装全链条的突破。”

东材科技新材料生产现场。受访者供图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年产60000只电池的中试化生产平台。近期,平台正在进行圆柱和方形电池的生产工艺的设备调试,预计2024年4月即可进行中试化生产。2024年下半年,该平台还将进行二期规划布局,预计全年产值可达1.4亿元。2025年,预计产值将超8亿元。

讲起绵阳的长虹,或许一般老百姓还停留在“彩电大王”的概念,但是当科技日报记者走进长虹展厅后,发现长虹展现给大伙儿是一个崭新的科技创新企业。记者看到了搭载新一代自主可控的近距离无线连接技术,传输速度远超蓝牙的星闪技术智能电视、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发的零下180℃超低温冰箱、提高放疗率一万倍以上的高能射线放疗仪、全液冷充电桩、电子陶瓷、固态电池等多项自主创新产品,覆盖医疗设备、家用电器、安全防护等多方面。

据了解,长虹自主研发的关键设备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智能检测设备检测达到精准率99.98%,并且自制了高速的新能源电池生产线,生产速率超行业25%,助力新能源碱性电池的产量全球第4。

“这是一款点不燃的假发,畅销非洲市场;搭配这款材料做的汽车玻璃即使碎了也可不能掉下来,可不能伤到人,并且还集抗紫外、隔音等多种性能于一身;这款无氟太阳能背板基膜能解决产品回收带来的环保咨询题……”在位于绵阳游仙区的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材科技)展厅内,特种马来酰亚胺、艾弗瑞无卤阻燃共聚聚酯织物、活性酯固化剂等产品收获一片赞叹声。

东材科技是绵阳民营企业中的“明星”,现已成为国内最具妨碍力的企业绝缘材料专业研发机构。该公司目前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电工绝缘材料生产研发基地、全国综合实力第一的电工及光学膜新材料生产研发基地、全国技术率先的先进电子材料生产研发基地及四川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龙头企业。研发出电工聚酯薄膜、电工聚丙烯薄膜等各类产品300个品种,广泛应用在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5G通讯、人工智能等领域,掌握了“5G低介电树脂合成”等5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承担了国家、省级重点项目60余项,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成渝绵“创新金三角”中的一角,将接着深入实施产业“链长制”推进机制,全力打造产业集群矩阵,进一步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