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数据回顾那个冬天:冷暖反复横跳 还记得那些冻哭你的生活吗
随着2月落幕,3月开启,又一年冬季结束了。你对那个冬天有什么经历?是冷到极致?依然暖到离谱?是暴雪中前行?依然冻雨中凌乱?中国天气网推出今冬天气盘点,一组数据带你回顾那个冬季的天气经历。
盘点今冬冻哭你的爆冷天气寒潮实力强劲雨雪冰冻“添堵”
回顾刚刚结束的那个冬季,我国记忆的寒潮次数偏多,实力强劲,并且,春运期间的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也让人印象深刻。
2023年12月中旬,三轮冷空气接连来袭开启了今冬的严寒经历。其中,12月13日至16日的冷空气达到寒潮强度,这也是今冬首场强寒潮过程。受其妨碍,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浮现大范围雨雪天气,期间共有145个国家站日降雪量突破建站以来12月历史极值。为应对强降雪和剧烈降温,北京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连续停课三天。山东半岛地区开启“雪窝子”模式,浮现连日强降雪,交通出行严重受阻。
而在今年春运期间,我国先后记忆了一场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1月31日至2月5日)和一次强寒潮过程(2月17日至22日)。非常是前者,冻雨天气范围和强度都达到2009年以来最强,致使武汉多趟列车停运,湖南近300个收费站采取管制措施,给节前返乡的路途中增添了很多蜿蜒和阻碍。“3万人连夜除雪”、“被困湖北高速的返乡人”、“全国超百趟列车停运”等也成为了今年春运期间备受瞩目的话题。
今冬冷暖反复“横跳”华北黄淮等地偏冷
尽管那个冬天的寒意让大伙儿印象深刻,但并不能称之为“冷冬”。依照国家气候中心数据统计,今冬全国平均气温为-2.8℃,较常年同期偏高0.3℃,但全国暖冬指数和冷冬指数均没有达到一半,于是总体来看,2023/2024年冬季(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为正常年份。
“冷暖交替浮现、起伏大,空间分布差异大是今冬气温的显著特点。”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张娟表示,今年冬季我国总共遭遇了三次寒潮过程,其中两次为强寒潮,过程降温显著,而每次寒潮结束后,又会记忆气温的明显回升,于是给人一种冷暖反复“横跳”的感受。通常在厄尔尼诺年的冬季,都会有时期性冷空气偏强的事情浮现。并且,由于今冬副热带高压也偏强,南支槽活跃,造成暖湿气流特别强盛,从而导致冷暖起伏较大。
省会级大都市中,长沙是冷暖前后反差大的典型代表。今年2月18日,长沙以最高气温29.2℃追平了当地2月中旬最高气温历史纪录;随后寒潮来袭,2月22日长沙最高气温跌至-1.7℃,打破当地2月下旬最高气温最低纪录,短短五天内便记忆了从大暖到大冷的“跨季式”穿越。
从空间分布来看,今冬冷暖分布不均也是特点之一。华北南部、黄淮、江淮一带多为偏冷,而华南、西南等地大多偏暖明显,其中云南全省更是记忆了1961年以来的最暖冬季。
今冬400余国家站单日降水破极值冻雨妨碍较常年突出
除了气温在“反复横跳”,降水的分布也有些“不寻常”。今年冬季全国平均降水量总体较常年偏多,但多寡不均。从今冬全国降水距平分布图来看,华北、黄淮、江淮、江汉以及内蒙古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内蒙古、山西、湖北今年平均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西南、华南以及新疆、青海等部分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少。
张娟表示,由于今冬几次较强的冷空气过程多由东路南下,形成偏东风吹到华北一带,在这一带地形因素共同作用之下,浮现较强降雪天气。再加上南支槽活跃,暖湿气流强盛,导致山西、河北等多地降水量偏多。
从降水的极端性来看,今冬全国400余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点单日降水量打破当地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值。尤其是在2023年12月中旬连续三场冷空气来袭期间,全国共有27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量突破12月历史极值,华北、黄淮浮现大范围强降雪和明显积雪,其中山东文登浮现特大暴雪,积雪深度达到74厘米,打破山东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积雪深度纪录。
而在省会级大都市中,南昌今冬累计降水量最多,达343.7毫米,约为常年冬季平均降水量的1.5倍。而太原、石家庄、拉萨、郑州、天津、银川、呼和浩特、武汉、北京、济南今冬累计降水量更是远超常年,为常年的2至3倍左右。
除此之外,在今冬浮现的雨雪冰冻天气中,冻雨相比常年也十分突出,不仅妨碍范围更广,而且冻雨集中区位置更偏北、偏东。
“今年冬季冻雨天气要紧浮现在长江中下游以及山东南部、河南南部、湖南、贵州等地,整体妨碍范围较常年更广,且位置偏北、偏东。”张娟表示,要紧缘故有两方面,一方面强冷空气或寒潮南下打压近地面气温,同时后续不断有补充冷空气,另一方面暖湿气流异常强盛,并在上述地区与冷空气对峙、碰撞,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多地大气在垂直空间中便会形成上下冷、中间暖的特殊结构,于是更容易浮现冻雨。
冬去春来,周而复始。随着3月的到来,全国大部也陆续进入升温的节奏,目前,黄淮西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大部地区差不多进入气象学的春季,但全国还有不少地点距离真正意义的春天尚有时日。展望将来,预计3月上旬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低,中旬开始气温的回升就会较为明显。让我们一起期待生机勃勃、和煦明媚的春天吧!(策划/王雯雯设计/刘红欣数据支持/张娟)
来源: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