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创造业加速转型

时间:2024-03-08 16:51:18 推荐 564

创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面临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我国创造业怎么从“大”到“强”、由“智”进“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诸多来自创造业一线的代表委员为创造业转型升级积极建言献策。他们认为,创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进展方向已逐渐清楚,瞄向将来,中国创造必须加快转型,培育进展新质生产力,在全球竞争中确立新优势。

锻造核心技术竞争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创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进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专家认为,关键性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直截了当决定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构建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必须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以工业母机为例,其被视为创造业领域的“金刚钻”,也是世界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全国政协委员、科德数控董事长于本宏表示,高端工业母机对装备创造业的进展具有重大妨碍。聚焦高端工业母机进展,能有力扩大我国创造业进展的竞争优势。在今后进展中,要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全链条突围,促进工业母机行业高质量进展。

材料技术是现代高新技术中的底层与先导技术。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王路介绍,我国材料科技的主攻方向包括:加速国内急需高温合金、纳米合金等高性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加速钙钛矿电池等高效新能源材料迭代,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卡脖子”关键材料供应,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增加研发投入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前提。全国人大代表、TCL董事长李东生认为,科技创新是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中国企业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进展科技创造业需要大力度的资本投入,企业要敢于投资将来,才有将来”。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进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创造业中占比超过80%,是我国保持全球第一创造业大国地位的基本盘。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日前表示,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绿色低碳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慷慨向。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近期联合印发的《对于加快推动创造业绿色化进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创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传统产业绿色进展层级整体跃升,产业结构和布局明显优化,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

以钢铁产业为例,我国已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正处于由规模经济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加速演进期,也是行业由大变强的关键转折期。在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集团总经理王兰玉看来,钢铁行业需要加快推进全流程、系统化减污降碳工作,并将超低排放实施的成效转变为低碳排放产品的成果,加快推进钢铁材料低碳产品价值实现,形成低碳钢铁产品品牌。

“在低碳进展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为解决环境、能源和资源瓶颈咨询题的关键,并成为塑造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王兰玉建议,健全钢铁行业绿色能源消纳支撑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彭寿表示,我国不少基础创造行业进展面临资源约束趋紧、要素成本上升等制约因素。以建材行业为例,加快绿色材料创新应用、构建全链条生态圈,成为培育绿色低碳进展新优势、新动能、新赛道的必然选择,必须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绿色材料生态圈,加快产业高质量进展。

迎接数字化智能化浪潮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造业深度融合,智能创造不断向纵深进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创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都市、数字乡村。

“2024年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进展的引领作用,更加明确新质生产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告诉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这一表述,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的分外关注。今年全国两会,周云杰提交《对于推进智能交互引擎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建议》,这也是他连续第8年提出工业互联网相关建议。周云杰认为,加快进展工业互联网,有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产业价值高端化、创造模式智能化、生产方式绿色化,从而为经济进展注入新活力。

当前,人工智能正往常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变革经济社会进展模式,掀起新一轮科技与行业变革的浪潮。人工智能怎么赋能创造业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天娱数科副总经理贺晗介绍,在山西传统的煤焦、钢电等工业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成本降低的作用特别明显,“比如炼钢过程中经过AI实现焦煤与铁矿石的动态最优配比;物流和供应链治理过程中经过AI实现最佳路径规划。”

由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的仿生机器人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建议,主管部门尽快出台专项,以智能创造系统软件、AI大模型和通用仿生机器人的部署应用为重点产业突破方向,支持打造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与创造业深度融合的应用场景。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