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少谦代表: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速跑”“接力干”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8日讯(记者杨淼)“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要重视‘从0到1’的原始创新,更要重视‘从1到100’的产业化落地,让创新的种子真正成长为参天大树。”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少谦表示“应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共性技术研发供给,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满足国家需要和市场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少谦。(受访者供图)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贾少谦表示:“科技成果只有推广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他认为,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相比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市场需求。
“在新型显示领域,激光显示从技术领先到产业领先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海信自2007年开始布局激光电视,抢占下一代显示技术创新高地。经过整整7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2014年海信发布了全球第一台100英寸超短焦激光电视。如今,激光显示在产业链上下游聚集了200多家企业。目前,我国在光源设计、光机模组、整机设计等关键技术方面已经做到了全球技术引领,激光显示在全球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贾少谦介绍道。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一场加速跑,又是政产学研用各环节深度融合的接力赛。”贾少谦表示,激光显示正历经从技术领先到产业领先的跨越关键期,亟需更大力度的创新资源整合、更高水平的产业升级、更深层次的产学研协同,把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贾少谦建议,应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支持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设立激光显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产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急需目标加快共性技术研发供给,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更有利地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