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生第一课说了啥?
科技日报记者张盖伦
9月1日上午,北京大学上了两堂新生第一课。
给北京大学2022级本科新生授课的,是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课程主题为“传承报国志,助推复兴梦,做青春奋进的北大人”。
郝平从北京大学124年的进展历程说起,带领大伙儿从历史脉络中认识北大,进一步理解作为一名北大人应当具备的精神基因,并从中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坐标。
“大学时代是大伙儿从校园迈入社会最重要的准备期。再过几年,大伙儿毕业后,正是国家向2035年远景目标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同学们可以在那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担当主力军,一定要将最美好的年华投入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当中。”郝平嘱托。
他给同学们提出五点希望:
一是希望大伙儿爱党爱国,赓续北大红色血脉。作为新时代的北大人,要坚持爱党、爱国、爱人民相统一,听党话,跟党走,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一辈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把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好、发扬好。
二是希望大伙儿勤奋笃学,锤炼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过硬本领。要充分汲取营养,储备好自己的“工具箱”,以应对以后可能浮现的各种挑战;要注重培养创新考虑的能力;要加强对跨学科知识的涉猎;要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形成学习的内驱力,打好终身学习、自我提升的基础。
四是希望大伙儿磨砺意志,积极应对人一辈子的挫折与挑战。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但要有情商和智商,还要培育自己的“逆商”,也算是面对逆境的反应能力和处理方式。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强大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地勇毅前行。
五是希望大伙儿体魄健全,用青春的活力书写人一辈子的新篇章。关于北大的学生来讲,大伙儿既要“德才均备”,也要“体魄健全”,拥有健康的身心,这是你们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进展的要求。要接着保持良好的适应,重视躯体健康,加强体育锻炼;要团结协作,培养团队意识。
给2022级研究生新生上开学第一课的,是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院士。授课主题为“研在北大,志在家国——新时代北大研究生的使命担当”。
龚旗煌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大伙儿以后的几年将在北大完成研究生学业并走向工作岗位,大伙儿的人一辈子黄金阶段将参与并见证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这决定了同学们必须肩负的时代使命。”
龚旗煌回顾了北大的历史传统、展望了北大当下的进展和使命,结合各个阶段几位北大研究生的故事,向2022级研究生新生提出了三点希望。
一是爱国奉献。北大精神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差不多远远超越了一所大学的范畴。一代又一代北大人,以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把自己的知识才干、热情热血乃至生命奉献给了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二是求真创新。 “要做就要做新的,要做最前沿的。”这句话道出了科研的真谛。龚旗煌表示,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无论大伙儿今后是接着走学术的道路,依然到各行各业建功立业,在研究生培养时期,都要以学业为本分,坚守学术诚信,追求真理、追求卓越。
三是修身力行。治国平天下,先要从修身做起。品德养成之于人格塑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优秀的北大人于国家、于社会、于自然体现出的“向上”精神在一代代北大人身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图片来自北京大学)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