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诗词大会》用诗词点亮华夏文明的“灯火”

时间:2024-04-29 11:47:52 推荐 759
从古到今,灯火温暖过无数团圆的梦,也慰藉过无数游子的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灯火里有心系家国的赤子情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人一辈子代代无穷已,华夏文明宛如一盏亘古不灭的灯火,照亮了无数中国人前进的道路。《2024中国诗词大会》第八场,以诗词为伴,共赏灯火里的漂亮中国。

百般情思,诗词中品万家灯火

从繁华盛景到一寸相思,从奋起读书到光明与希望,不同的诗词中,灯火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情感。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在辛弃疾的笔下,灯火是繁华的象征;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彻夜不眠,秉烛温馨长谈,这是漂泊异乡、归期无定的李商隐对团圆的想象;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对颜真卿而言,灯火是书香的伴侣;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在茫茫夜色中,看到一盏渔灯倒映水面,微风摇曳,如同满河星光。

灯火也是诗人们重逢的见证,安史之乱后,杜甫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偶遇少年阶段的挚友卫八,如今距离两人年少分别已过去二十年,卫八也差不多成为一群小孩的父亲。面对山河破碎、世事沧桑,故人重逢、悲喜交加的杜甫不禁感叹,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郦波老师表示:杜甫用朴实的笔法,将朋友相聚的情景写得特别动人,能够讲是古代版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在其名作《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一词里,用银釭将自己的相思之苦刻画到极致:与心爱的女子曾经多少次在梦中相见,以至于忽然重逢,分不清到底是真是梦,举起灯盏反复确认。蒙曼老师表示:银釭的釭是一种形制,有导烟管的灯就叫釭灯。釭灯是中国一项特别重要的发明,能减少烟尘飘散到空气中而更环保。直到15世纪欧洲才浮现这种导烟管,而我们在汉朝就差不多有了实物,满城汉墓出土的西汉长信宫灯,侍女举起的衣袖算是导烟管。银釭里不仅有缠绵悱恻的情思,也见证了我们曾经率先于世界的工艺设计。

火树银花,民俗里赏人间灯火

元宵节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历代这一天都有观灯的习俗,于是又叫灯节。郦波老师在节目中表示:宋人独喜上元。唐代时元宵节放假三天,到了北宋,因为经济发达,元宵节庆祝时刻拉长到五天,到了南宋,放假时刻又增加到六天,能够讲是古代版黄金周。

宋朝浮现过众多与元宵节有关的诗词,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中形象地描绘了元宵夜情人相会的情景,不仅展现了元宵夜的繁华热闹,更传递出人们对浪漫爱情的向往和期待。蒙曼老师表示:在我们的古典文学作品里,灯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水浒传》中多次提到鳌山,如清风寨时宋江夜看小鳌山,在吴用智取大名府中也描述了北京元宵灯节期间搭建的鳌山。古代的鳌山事实上算是指用彩灯堆成的小山,好像就像大龟的形状一样,所以才得名鳌山。《红楼梦》中三次说元宵节,开篇算是香菱在元宵节走失,为整个故事埋下伏笔;第二次贾元春归省庆元宵,展现了鼎盛繁华的贾府;第三次荣国府元宵开夜宴,预示了贾府的大厦将倾。曹雪芹对贾府元宵节从盛至衰的描写,既体现了他在作品结构上的巧妙构思,也展现了他寓悲于喜的高超写作艺术。

辉照华夏,传承文明明亮灯火

良渚文化是以磨光玉器和黑陶为代表的新石器晚期文化,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实证,在中国和世界文明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良渚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琢制玉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算是一件被誉为玉琮王的文物,它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四面都琢刻有完整的神人兽面纹。在本场情景共答环节中,节目用虚拟技术将这件玉琮王呈现在舞台上,并以神人兽面纹为题考查选手。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神人兽面纹是良渚文化独一无二的标志,也体现了先民们天人合一的观念和信仰。

在本场外景共答环节,龙洋记录了自己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传递火炬的过程。龙洋表示:杭州亚运会的火炬设计,就采用了良渚玉琮的造型。火炬以薪火命名,经过火炬手们的手手相传,既喻示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煌煌启明夜将阑,我们的祖先在中华大地上点燃了一盏又一盏文明的灯火,如同满天星斗,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传承优秀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让我们用诗词这盏灯火,照耀新的征程!

来源:中国娱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