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社会保障青年学者论坛在京举行
日前,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社会保障青年学者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青年专家学者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学科、学术与话语”。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历史、制度和形态上都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为全球提供了新的参考范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社会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实践和创新,特别是应对超大规模人口的社会保障,具有独特性和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表示,今年经济工作部署重点强调加大保增长取向政策力度,统筹协同保增长,发展数字产业和绿色产业,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和推进高水平开放,尽可能做到量与质相统一的增长,目标十分清晰。“今后几年,经济工作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政府需统筹多方政策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协同多方主体稳定和加强经济全面向好的势头,形成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江小涓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认为,社会保障正处在理念、范式和政策工具的巨大变革期,从理论层面出发,在人工智能和技术进步带来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社会保障对象的识别标准,提供更加普惠和托底的保障。同时,要理解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之间对立统一的动态关系,在少子化和老龄化的人口新常态下,应优先考虑保障儿童和老年人的权益,尤其是儿童的基本保障问题。“未来,我国应从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完善和健全普惠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全国社会保障青年学者论坛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搭建的青年学者交流学术思想、分享高质量学术成果的稳定机制,旨在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学科建设,助力社会保障领域青年学者成为构建中国自主社会保障知识体系的重要力量。(经济日报记者敖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