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让文艺盛开在新时代的大地上
科技日报记者孙明源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见证了许多优秀文艺作品的诞生。从《新龙门客栈》到《流浪地球2》,再到《繁花》《显微镜下的大明》……各类表现形式不同、风格多样的文艺作品满足了群众的期待,也制造了良好的口碑。
5月24日,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在深圳举办。分论坛分为“文学单元”“舞台艺术单元”“电视剧单元”和“网络文艺单元”4个主体部分。
出席分论坛的嘉宾分享了在文艺创作过程中的记忆和体验。
“我今年60岁了,在文学路上走了40年。”中国作协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协主席迟子建讲,自己的创作以虚构为主,虚构给她带来了另外一种迷人的精神日子,超越了生命本身。
“我觉得作为一位作家,可以在虚构的世界里驰骋40年,等于差不多多活了大半辈子。那个虚构的世界实在太迷人了,这基本上我所日子的时代给予我的。”迟子建感慨地讲。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齐橙的专业领域是统计学,但他并且也是一名作家。这位自称“业余作家”的学者曾创作出一部热度极高的网络小讲《大国重工》。《大国重工》里的故事取材于我国重型装备工业真实的进展历程。
“中国曾经有过一段工业文学兴盛的阶段,浮现过一大批描写厂长、工人、工程师的优秀作品。现在,如此的作品尽管不能讲彻底没有,但相比工业在整个国家的地位,如此的作品依然太稀缺了。”齐橙直言。
齐橙认为,工业文学就应该写车间、写机床,写出“机油的芬芳,锻锤轰鸣,焊花飞溅”,写出一代代工业人激扬的青春。
在齐橙看来,网络文学作家只要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写出来,算是特别真实的现实题材作品。互联网成为文艺创作新平台之后,每个一般人的日常日子、职业记忆都能够成为生动的文艺题材。
在舞台艺术单元的圆桌座谈中,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沉浸式越剧《新龙门客栈》主演陈丽君表达了对传统戏剧复兴的看法。
“我觉得有效的方式之一算是破壁融合。”陈丽君认为,要让戏曲舞台艺术再次辉煌,就要在做好戏曲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并且,勇于创新、打破边界,把非遗时尚化、经典流行化。
在电视剧单元讨论中,电视剧《繁花》主演、演员胡歌的登场引发外场参会者的激动掌声。胡歌分享了参演《繁花》《县委大院》两部热门电视剧的心路历程。胡歌提及,演员要体验日子、体验时代,这是保证一部良好文艺作品创作的前提,他的儿时记忆对角色塑造起到了很大作用。
传统文化网红博主、“意外文化”视频号创始人“意公子”感慨地讲,传统文化是网络文艺创作不竭的灵感源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同样的喜怒哀乐穿越千年不变。人到中年重读语文课本,你会发现那些曾经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唐诗宋词,在人一辈子的某一刻鼓励了你。”
在文学单元讨论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乔叶笑称自己身上还是保留着“乡村气质”。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则表示,人最初的故乡或许不过一个小村庄,但人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成为他故乡的一部分。“虚构写作在来源于日子的并且,又饱含着创作者对日子更强烈的期待,这或许算是它的一个重要价值。”阿来讲。
“是时代培育了日子的奔流不息,也培育了作家的激流勇进。”作家杨志军讲。
杨志军模仿青海老乡讲话的音调,在论坛上分享了他创作时采风调研的故事。有位老乡讲,他的“狗书”写得不错。老乡嘴里的“狗书”,指的是杨志军的长篇小讲《藏獒》。
“宏大壮阔的时代主题需要细致入微的艺术表现。文学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用一滴眼泪映照全世界的悲喜,用一脉星芒穿透所有暗夜的遮挡,用一颗心起搏千万人的心灵,用一丝温和抚慰情感乾坤大面积的荒凉。日子是时代的底蕴,走进日子才能走进时代,走进心灵才能走进理想。”杨志军动情地讲。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