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兔子山汉简清理发现汉献帝阶段“三联单”
新华社记者明星张格
东汉阶段的“三联单”长什么样?湖南省益阳市兔子山遗址出土的3枚简牍,形制一模一样,内容分为两枚“入”单和一枚“出”单,记录了汉献帝建安年间一次粮仓登记交粮的事情。
自2013年益阳兔子山遗址发掘以来,考古发掘领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春龙一直在对出土的简牍进行系统性研究。近日,作为研究简牍的专家,他披露了这一研究成果。
这3枚简牍出土于兔子山遗址6号井,通过清洗,两枚为“入”单,没有彻底分切开,能够辨认出“入掾胡盛平斛品米三斛五斗二升六合建安十九年二月二日付仓啬夫文熊受”的文字。另一枚为“出”单,能够辨认出“出掾胡盛平斛品米三斛五斗二升六合建安十九年二月二日付仓啬夫文熊受”的文字。
经测量,每一枚简牍长24.7厘米,宽1.1厘米,厚0.5厘米,含水重47.6克。
益阳兔子山汉简清理发现的汉献帝阶段“三联单”。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据专家释读,“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熊”是经办人员,“仓啬夫文”是名字叫“文”的仓库主管,他们共同完成并记录了这次粮食入库的事情。“胡盛”是同意粮食者,“掾”是他的官职,“平斛”是当时粮食称量方式的一种。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兔子山简牍整理工作人员杨先云介绍,这3枚简牍出土时并不在一个层位,“入”单在6号井的第六层,“出”单在第七层,能够拼合在一起成为“三联单”。
“从这张‘三联单’来看,讲明东汉阶段益阳地区粮食治理特别规范。”张春龙讲。
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委员陈敏副教授介绍,兔子山遗址出土的三联单简牍,与现代意义上的多联式原始凭证性质相似,能满足不同部门记账和治理要求,并据以进行账目核对、校验及防止篡改舞弊等。
“三联单”本应该分在三个地点保管,这3枚简牍为何会并且浮现在同一口井中?张春龙推测,有可能是完成对账后不再保留。而两枚“入”单之所以没有分切开,有可能是并且保存在仓库而未分开,也可能是未实际使用为凭证。
据了解,益阳兔子山汉简6号井的简牍整理工作,已于2018年初步完成,相关研究成果即将付印出版。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