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有望破解肿瘤放化疗耐药百年难题
科技日报记者龙跃梅通讯员蔡楠樊雨晴冯贤哲
7月5日,记者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附属第七医院何裕隆、张常华教授团队首次揭示了一种DNA修复蛋白NBS1乳酸化修饰在肿瘤化疗耐药中的关键调控作用,并创新性提出经过靶向抑制NBS1蛋白的乳酸化修饰或调控乳酸代谢通路,能够有效逆转化疗耐药。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自然》上。
何裕隆教授、张常华教授手术工作照。
肿瘤放化疗是目前癌症临床治疗的一种常规手段,肿瘤患者在同意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初期通常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伴随着疗程增加,肿瘤细胞会逐渐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大打折扣。论文通讯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副院长张常华介绍,这是因为肿瘤细胞特别狡猾,它们在受到化疗药物攻击时,会紧急启动“自我保护”机制,迅速升级防备系统,接着生长和扩散。
100多年前就有科学家指出,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不管在有氧依然无氧环境下,它们都会经过糖酵解途径代谢,并产生大量乳酸。但百年来医学界一直无法解释清晰。何裕隆、张常华教授团队围绕三大关键科学咨询题开展研究:乳酸是否以乳酸化修饰的形式参与肿瘤发展过程?是否会在肿瘤化疗耐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具体机制是什么?能否经过干预乳酸化修饰逆转化疗耐药?
机制示意图。
研究团队发现,原来,肿瘤细胞在利用乳酸进行“自救”。乳酸在肿瘤细胞中可经过促进乳酸化过程,增强肿瘤细胞DNA的损伤修复能力。当肿瘤细胞受到放化疗的损伤时,它们能够快速修复受损的DNA,从而降低放化疗的效果,导致耐药发生。这解答了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功能作用这一困扰全球医学界的百年谜题。
“研究不仅揭示了肿瘤细胞怎么经过糖代谢反抗化疗,还筛选出一种能有效阻断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的靶向药物。这项重大发现将对肿瘤诊断与治疗产生深远妨碍,为肿瘤化疗耐药研究打开新篇章。研究还为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复发与转移等咨询题研究开发了新视角,有望突破肿瘤化疗耐药治疗的瓶颈。”张常华讲。
(受访单位供图)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