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让“微型大学”进县城——吉林农业大学开创科技服务新模式

时间:2024-08-02 15:04:41 推荐 709

通讯员张羽科技日报记者杨仑

吉林省安图县,长白山深处,隐藏着一座静悄悄的试验站。7月30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该试验站——吉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安图试验站,看到在不大的办公室里,陈列着袋装鲜食玉米、不同品种的水稻标本、由杏鲍菇加工成的饮料等各式各样的产品。

等了大约半小时后,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副教授、试验站站长张永刚从试验田里赶了回来。他一边擦拭身上的雨水,一边向记者介绍,这些基本上吉林农业大学在安图县落地、转化的科技成果。

吉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试验站就像一个纽带、一个“微型大学”,连接起大学的科研力量与县域进展的实际需求,推进安图食用菌、中药材、水稻、鲜食玉米、大豆、畜禽等产业向现代化、高质量进展。

推动校地深入合作

受台风妨碍,安图县连日来降水不断。在该县石门镇镜城村国道旁的一块田地里,稻穗在雨中青翠欲滴,惹人喜爱。这是一块试验田,里面种着名为“AT-9”的新品种。

原本种得好好的稻子为何要换品种?大成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马春红告诉记者,这是她主动向试验站提出的需求。“这两年,我们这儿刮台风、下大雨,原来的稻种产的大米尽管口味好、品质高,但它抗倒伏能力差。”因此,马春红主动上门,向试验站提出需求。吉林农业大学则派专家数次现场踏查,依照当地实际及市场事情,选择了这款品种。“效果非常好,你看这杆儿多壮实,穗头沉甸甸的,看来产量也差不了!”马春红讲。

有了科技“撑腰杆”,她正打算着明年将整个合作社的土地都种上新稻种。

离开田间,记者又走进吉林福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厂。工厂负责人宋建涛拿起一袋密封的鲜食玉米粒介绍,这一小袋就能卖到2.5元。“这项技术来自吉林农业大学许秀颖副教授团队,产品特别适合当下健康饮食潮流,于是在各大知名直播间销量颇佳,供不应求。”宋建涛讲。

“我们和企业还共同承担了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和横向联合课题研究,突破了两项鲜食玉米休闲食品加工关键技术,开辟出3种鲜食玉米食品。”张永刚讲。

据吉林农业大学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中心主任李有宝介绍,自试验站成立以来,该校围绕安图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校地深入合作,已获批科技产业项目6项,累计获批资金25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安图模式”已开始推广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与热闹繁华、机会众多的城市相比,怎么样才能让安图成为年轻科研人员的归宿?

答案是成果。在吉林敖东药材种业有限公司淫羊藿种植基地里,淫羊藿在林地中长势喜人。这种珍贵的药材是敖东集团一款拳头产品的要紧原材料之一。

在提升品质方面,企业有着迫切需求。

怎么打破淫羊藿的种子休眠,更好地提升种子发芽率?这是张永刚的研究方向。他带领学生从温度、激素、超声波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了一项种子高效破眠办法,还培养了一名硕士研究生,实现了农户增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企业进展的多方共赢。

“安图试验站的丰硕成果也证明了,在基层也能产出优秀的论文、优秀的成果。”吉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张殿锋表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一直以来基本上该校师生的坚定信念。

依托“大学+试验站+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此时差不多有数百名吉林农业大学学生来到安图实习、实践,其中有一些还留在了当地工作。“与单打独斗相比,试验站集合了学校、政府、企业的力量,形成合力,能够更全面地为当地产业进展服务。”张永刚讲。

安图县委、县政府积极与吉林农业大学共建试验站,由原县科技局局长劳雪芬担任试验站的副站长。作为一名科技系统的“老兵”,劳雪芬对试验站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我多对接一位老师,就可能为农民增加一份收入,为企业解决一个咨询题。”劳雪芬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此时,吉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安图试验站差不多成为集研发应用、实验示范、产业融合、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与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综合试验站。由吉林农业大学开创的校地合作“安图模式”,差不多在吉林省内东丰、抚松等地推广开来,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中国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