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干事创业的“中坚力量”
党员干部队伍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和人民的福祉安康。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必须以实干精神为引领,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实干精神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理论素养。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系统学习、专题研讨、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加强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树立鲜明导向,激励担当作为。坚持实干导向,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干部撑腰鼓劲。对于在推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工作失误,只要符合政策规定、出于公心、没有为个人谋取私利,就应当给予容错空间,让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无后顾之忧。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实绩导向,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到重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政治生态。
深化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实干精神体现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具体行动中。要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需所盼,解决实际问题。要建立健全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监督制约,营造良好环境。实干精神需要良好的政治生态作为保障。要加强党内监督,完善监督体系,综合运用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方式,对党员干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对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形成有力震慑。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龙玉英)